西安足浴按摩测评(不断有患者上当受骗)

admin 1315 0

老年人怎么才能避免被骗买保健品

我最近也是被这样的问题烦恼,家里老人天天赶场听讲座,家里保健品都一堆一堆的的,花好几百买即使块钱的东西,我搜集了这份《老年人防骗大全》,打印了给老人,让老人一条一条对着看,看他们听的讲座是不是骗人的。

尽最大努力,帮他们认清事实吧。

希望能帮到你。

没别的办法,又不是小孩子。

《保健品骗局骗术大揭秘》 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辅助治疗,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因人而异。

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人的健康。

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

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甚至使用后会起严重的副作用,假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

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采用各种推销方式来骗取钱财,并且频频得手。

老年人辨别能力有限,往往掉入“陷阱”而被骗健康、钱财。

推销保健品的9种常见骗局、骗术大揭底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以上。

而其中有%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

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

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骗局1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 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骗局3 产品“包治百病”。

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骗局4 “慢性病也能治愈”。

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5 “进口、专利、高科技”。

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

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骗局6 “免费旅游”、“赠送体检”。

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7 “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

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骗局8 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骗局9 “买保健品能发财” 日前大连一家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我市一家企业生产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

证监部门表示,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但“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这给证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都带来了难度。

总结分析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个中原因,既有老年人健康意识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也缘于骗子的推销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最近工商部门总结了近期推销规律:第一步,一些经营者会注册个体工商户执照,取得合法经营身份,进一批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或普通食品放在店内销售,为推销产品作铺垫;另有一些经营者会在居民区、公园等地分发参加保健知识宣讲班的邀请书,并注明,与会者有礼品赠送。

第二步,截取相关的医学资料印制成册,以理论探讨形式进行病情剖析,但不作任何产品宣传,目的是让老年消费者放松警惕,并迫切想知道如何治疗。

第三步,播放正规的医学宣传片,要给老年消费者造成一个久病逢良医的错觉。

第四步,气氛营造到一定程度后,有些经营者便会当场销售,给予各种承诺,想方设法让老年消费者购买。

如果老人钱不够,他们就会送货上门再结算;有些经营者则会“放长线钓大鱼”,只要求填写健康调查表,然后上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建立长期的营销关系。

《民警总结常见骗术》1、举办保健讲座 商家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保健讲座推销药品。

每瓶标价数百元的保健品,实际上价值仅几元。

组织免费旅游 以老龄办、助老工程组织活动的名义打电话,邀请老年人参加免费旅游和义诊,然后租用大客车把老年人送到景点,借机请所谓的 “专家”进行现场保健知识讲座,进而推销各类保健药品。

2、宣传投资项目 为把自己包装成正规公司,一些骗子首先在高档写字楼租下房间,精心装潢,然后虚构“投资项目”到处宣传。

老年人来投资咨询时,他们热情接待,并请所谓的分析师“分析”行业背景、利润走向,以高额利息诱骗中老年人加盟投资。

一旦老年人投入资金,公司就会人去楼空。

3、上门维修检测 骗子一般两人,谎称是暖气维修工,受物业公司委托到居民家中检修暖气,然后伺机实施盗窃。

也有一些伪装成检测人员或民政工作人员,以检测煤气或办低保的名义,上门实施诈骗或抢劫。

4、冒充老人子女朋友 骗子谎称自己是被骗老人子女的朋友,能说出其儿子或女儿的姓名、工作单位等情况。

取得老人信任后,便谎称家人有病急需用钱,向老人借钱。

5、掉包分钱 骗子一般在两人以上,骗子甲在匆匆行走时故意掉下一个包,里面装有成捆现金。

老人拾到时,骗子乙立即上去要求“见面分一半”。

此时甲返回找包,乙见状骗老人说:“你带上捡拾的包,我引开丢包人,为防止你独自带包逃走,必须将身上带的现金或值钱的物品押给我,待丢包人走后再分钱。

”两名骗子走后,老人才发现包里的钱是假币。

6、其他骗局形式一、 “招聘”、“招工”二、祖传秘方:骗子们摆放在地摊上的的所谓海底珍珠、虎骨、虎鞭、牛黄等“珍贵药材”,大多是用牛骨、猪骨或其他相近物质,经加工、伪装而成,由同伙在一旁“忽悠”,引人上勾。

提示:患有各种疑难病症还是前往正规医院治疗、或有行医资格的个体门诊治疗,切勿因顾及脸面而耽误救治,甚至引来更大灾祸。

三、手机短信您与这些骗子取得联系时,他们总会找出“缴纳所得税”、“邮寄包裹费”、“折抵现金手续费”等等名目繁多的借口,让您先期把上述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万元的费用汇入他们指定的银行帐户。

一旦您把钱汇了出去,便中了骗子的圈套。

提示:短信中奖莫轻信,不宜轻易把款汇,提供线索助查案。

四、住宅电话失密 :作案手段 不法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您的家庭住宅电话号码(有时还有家庭成员)和手机号码,随后便假冒“刑警队长”身份,通过手机联系,让您停机若干小时,以“配合警方查案”云云,以切断您与家人的联系。

当您停机后,不法分子随即挂通您的住宅电话,对您的家人谎称“×××出车祸了!正在手术!请速汇×万元到××地点!”家人情急之下,又与您无法联系(此刻您的手机正处于关机状态),往往听任不法分子摆布,将钱款汇入其指定的去处。

数小时后,您与家人的联系恢复正常,方知受骗上当。

提示:警方办案一般情况下不会干涉普通公民的通讯自由,更不会用手机联系的方式要求普通市民“配合办案”。

因此,市民在接到此类来历不明的所谓“刑警队长”、“刑警”的电话时,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同时市民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外出时,不要轻易将手机、住宅电话或家庭成员情况透露给途中偶遇的所谓热心“朋友”或“同行”,以免引狼入室。

五、证件被盗用,需汇钱了事。

洛阳市民李女士的父亲王先生今年多岁,月日上午,王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对方说他是长沙市公安局的,他们查到我的身份证被人盗用,别人以我的名义买了0多万元的毒品。

”王先生回忆道,当时自己被吓了一跳,一时不知所措。

电话里的“民警”告诉王先生,他现在可以帮助王先生将此事了解,让他免于刑罚,前提是王先生给他汇2.3万元。

“民警”还交代王先生,千万不能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要立刻去汇款。

想到事情可以迅速了结,王先生马上答应了,并立刻出门将2.3万元汇入“民警”提供的账号。

当日下午,李女士下班回家后,王先生才向她提起此事,李女士得知父亲被骗赶忙报警。

民警提示:骗子利用老年人易紧张、判断力差等弱点,通过电话骗取老年人钱财。

老年人在家中接到陌生人电话,最好转接给子女,或报警询问。

骗子无孔不入,老年人该如何防范?坚持如下原则,让老人毫发无损: 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其次,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第三,远离可疑人员。

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

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 “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

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第四,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第五,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一般来讲,所谓年收益能“保证”超过%的,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一叶蔽目。

老人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谋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真实案例分析》1、1月8日,家住银杏巷的余大妈被一位中年女士以借钱为名骗走00元,这位女士曾多次以好心人身份到老人家中与其聊天。

得知被骗后,老人才发现对该女子的身份一无所知。

在这些处心积虑的骗局中,以健康、亲情为诱饵的骗局,老年人最容易上当。

老人在动用钱物时,应主动与家人或亲朋好友进行沟通,这样会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给自己充电,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提高识别能力。

一个人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就有一双警惕的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不要轻信他人,遇事要听取多方意见后再下决定。

老年人在与不知底细的陌生人交往时要有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贪图小恩小惠,不要随意透露个人真实信息,尤其涉及到钱的问题时,更要多加戒备,考虑周全,如果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或者有任何疑问,不要立刻做决定,多征求子女和身边朋友的意见,做到三思而后行。

要与时俱进,经常看新闻读报纸,增长见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老年人平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多看新闻读报纸,关心国事民生,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开阔自己视野,吸取他人的经验,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对各种骗术的防范和鉴别能力。

2、家住西安的王奶奶年近八旬,退休前是一名国企职工。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奶奶听别人介绍去听了一次保健品的讲座,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据记者暗访发现,所谓的“老人协会”讲座就设在一租用的民房里,不少老人挤在里面认真地记录着“讲师”所讲的内容,四周有不下名“工作人员”监督,严禁老人或家属用手机等工具进行拍摄。

而“讲师”则采用各种挑拨离间的手段忽悠老人从家里拿钱购买保健品。

但等大部分人一交完钱,就立马人去楼空。

3、年3月日,南京浦口区泰山新村一银行工作人员报警,称有一老太拿了一张假支票前来取钱,被拒绝后还纠缠不休,报警求助,接警后民警随即前往现场。

经一番盘查后,发现老人是受骗被人忽悠购买保健品,对方称此支票上的钱是返还给老人的,经银行核实,此支票确实是假的。

4、年,西安一名岁的高校退休老师说,他看到很多老人从酒店里出来,手里都拿着一些盆子之类的东西,好奇就问了些人,得知能听保健知识还能免费领礼品,于是跟老伴都加入了这个行当。

结果听了3天课,让对方忽悠走00元买东西。

事后不久,儿女把老两口一顿批评,感觉到上当的他跑到酒店找人,早已人去楼空。

5、年8月,福建龙岩永定区一酒店内,一场养生讲座的举办者向老人推销鹿筋壮骨酒等商品,从00元到00元不等,吸引很多老人购买。

据悉,讲座前期多以关爱老人为名进行,并送一些鸡蛋和面条,鼓励老人邀请更多的人一起听讲座,之后便慢慢开始让老人缴纳小额现金购买廉价商品,并于第二天退回货款,慢慢将购物金额提升到几千元。

所幸,相关部门执法人员现场揭穿骗局,为多位老人挽回了损失万余元6、年,一家保健品公司用免费旅游将老人们骗到北京房山六渡桥度假村,两天下来,不少老人花了万元购买保健品。

但老人们不知道,从一开始的电话邀约就是陷阱。

保健品公司从网上以两毛到一百元不等的价格买来老人的资料后,按照话术先以旅游名义打电话邀约老人,“一天打上百个”。

老人约出来后发点小礼品,再聘“养生专家”给看看,最后带着老人参加会销。

之后的事儿,就由会销公司接手。

7、老年人身体衰老,很容易病痛增多,为求不得病,他们往往会陷入保健品骗局。

年,家住兰州的崔大爷老伴只是看了一段保健品广告,就背着儿女分批以不同的金额,在4个月内用万余元钱换来一堆没有任何药用价值的保健品。

当崔大爷得知老伴被骗后,对方公司还打来电话,找各种借口索要钱财。

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欠债累累的老人只得向骗子告饶:“放过我们家,不要再给家里打电话了。

”8、近日,媒体报道称,一名岁老太被拉进疗养店里体验足疗,3个月内被游说陆续花了万多元,办理了各种治疗卡。

觉得没有任何疗效的老太随后把店家告到法院,要求退款。

其实,这种老年人被忽悠诈骗的案例早已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物质和情感两方面的需求被扭曲,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从而使老年人被骗几率大幅增高。

9、中奖诈骗也是常见的骗术。

年月日下午,南京江东派出所接到一家银行工作人员的报警,一名七旬老人声称自己中了大奖,要汇款给对方缴纳所谓的税收,工作人员担心其被骗,但老人不听劝说,非要汇款,且对民警说话很难听,责怪对方耽误了自己中奖的机会。

最后无奈,拖延到下班,银行以网络不通为由婉言拒绝了老人的汇款。

警方查明,该老人的老伴已去世,子女也不在身边,平时都是孤身一人。

、年,西安的何师傅接到一个自称是收藏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他的手机号中奖了,可以低价购买一套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纯金纪念币。

心动的何师傅花了00元买了一套。

没想到货到后发现是一套“金钥匙”,而且发票、收藏证书都是假的。

、而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民族资产”解冻骗局,实质上是中奖诈骗的升级版。

骗子利用宝藏情结,诱使他们中招。

09年2月,时年岁的美籍华人陈先生被骗案在北京开审。

07年4月至08年6月间,拥有博士学历的他,却被只拥有小学文化的周志评等3人冒充国民党元老,以解冻兆民族资产为由,先后骗取人民币.9万元。

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为首的骗子周志评当时已年近岁,其余两名被告也都已多岁。

、投资诈骗则是另一个老年人容易中招的骗术。

老年人对养老钱等物质保障信心不足,想通过理财等手段寻求安全感,便很容易上当。

年,北京大望路一家公司专向老人兜售国外连体钞及邮品,说能迅速升值。

多名听信忽悠的老人分别花了数万到几十万购买,不想“分红”没等到,公司却搬走了,业务员也联系不上。

察觉被骗后,老人们报警。

.年,家住北京丰台区的老人听信朋友介绍,将房产“抵押”给了一家公司,然后将抵押款交给了一个人理财。

老人原本是想理财结束拿回本息,再拿本金赎回房本。

没想到,理财的人一个子儿不给,而抵押出去的房子也被过户了。

之后,买了这处房子的人催促老人搬家,甚至把家具搬了出去。

、年,超过位市民来到广州市白云区公安分局报案,他们的年龄从岁到岁不等。

大约在一年半之前,他们先后认识了一个名为姜国梁的男子,他给了老人们一条“水库养鱼发财路”,因收到前期利息而被“鼓舞”的老人们先后“或借款、或投资”,交给了他3万至0万不等的金额,然而从当年1月起,“返利”彻底消失,姜国梁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

、家住湖南益阳赫山区的杨奶奶省吃俭用一辈子,才攒下了将近万元的养老钱。

可年有一天,她在家中接到了一个自称上海警方的电话,说国家在清查她,让她把钱都转到一张卡上冻结三天。

为证清白的她按对方要求照做,并告知了密码,她的.8万元毕生积蓄瞬间只剩2毛5。

这让年近七旬的老人根本无法接受,郁结于心在家卧病不起。

、而还有一些骗子会利用老人特殊的成长背景和爱国情绪,进行隐形诈骗。

年9月日,“建国先锋――共和国杰出人物国庆座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全场共有约0人参加,其中七成左右是退休老人,他们中大多数胸前都别着奖章。

据了解,参加这个座谈会,一般要交纳00―00元的入会、住宿和餐费。

以每人00元计算,0名参会者共交纳0万元。

而相关单位表示,从没有组织过这项活动。

、老年人容易被骗,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爱贪小便宜,辨别能力弱,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安全感在儿女、社会那里得不到满足,而善于揣摩心理的骗子利用这点,“甘当儿女”,口蜜腹剑,才一步步将老人诱入骗局。

图为年,兰州出现多个保健品推销团伙欺骗数千名老人,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

这些团伙往往打着“替天下儿女行孝”的幌子,在影剧院、地下室等场所诱骗老人参与,他们先给老人一些小礼品吸引老人每天清晨前去“听课”,然后开始洗脑,最后向老人推销两三千元不等的保健品,购买保健品的老人成为他们的“会员”,得手后就逃之夭夭。

那么,社会上针对老人,或者老人容易被骗的骗局有哪些呢?调查显示,主要有下列几种:其一、以健康为诱饵:这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种骗局,可以演化成许多版本。

有的骗子以免费体检、免费服务为名,深入社区,忽悠中老年人“身体有病”要及早治疗;有的则在宾馆酒店、教室礼堂举办所谓的“健康讲座”,诱导中老年人购“神奇”药品或理疗器械。

其二、以亲情为诱饵:此类骗局常以当事人的子女、亲友发生车祸、欠债等意外事件为由,要求当事人转账救急。

当事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常常会因为心情焦急而乱了方寸,情急之下,按照骗子的要求行事,因而上当。

其三、以发财为诱饵:此类骗局主要针对发财心切的当事人。

骗子描绘只要参加他们集资、参股等投资理财活动,或者购买奇特的宝物、古董,就能获得高额的回报。

骗子在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放长线钓大鱼,给予当事人一定的甜头尝尝,当敛财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随即销声匿迹,让上当者叫苦不迭。

其四、以分赃为诱饵:此类骗局多发生于街头巷尾,以捡到大额现金、贵重金属、珠宝等值钱的物品为诱饵,让当事人参与“见者有份”的分赃,然后以分赃现金不足需要筹钱为由,由当事人拿现金或贵重物品作为抵押,保管捡到的贵重物品。

其实,所谓的贵重物品或钱财,要么是假货,要么就被调包。

其五、以“权威人士”为招牌:此类骗局涉及健康、发财等多种骗局,而担任忽悠职能的人常常是披上权威的外衣。

例如,养生专家、海归博士、古董收藏鉴定师、荐股分析师等等,反正什么来头有效,就顺手拈来当作招牌。

而当事人往往被这些耀眼的光环所唬倒。

其六、以恐吓手段圈钱:此类骗局常见于利用电讯手段威吓当事人,他们常常冒充公安、银行、电信公司,甚至孩子、老师、亲友等,一个电话,一条短信,甚至网上聊天工具,告诉当事人亲属遭绑架,银行卡密码泄露被盗用等。

什么让当事人担忧害怕,他们就采用什么手段,让当事人上当。

其七、以“碰瓷”加威胁手段行骗:此类骗局以当事人碰撞以后致人受伤为主要方式,其同伙配以恐吓威胁、和事劝架等多种方式,让当事人掏钱私了。

那么,面对这些处心积虑的骗局,老年人最容易上当的是哪些呢?调查表明:以健康为诱饵的骗局最容易让老人上当,达到.3%;其次是以发财为诱饵的骗局,达到.4%;位列第三的是以亲情为诱饵的骗局。

那么,老年人为什么容易被骗呢?本次调查表明:有.9%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特别关注健康,害怕生病,这是他们容易受骗的主要原因;有%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的信息来源渠道陈旧,对很多新事物,包括骗局了解不够;有.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老年人年龄关系,认知能力退化。

以后依次为,老年人有较多的盲从意识,老年人渴望亲情友谊、渴望被尊重等。

通过对一些老年人受骗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孤独的老年人更容易上当本次调查显示,大约有5成的老人不与自己的小辈一起居住,老年夫妻一起生活的为.8%,老太太单独居住的为8%,老先生单独居住的为5.3%。

这些单独居住的老人,缺乏家庭关心照料,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弱点,主动嘘寒问暖,骗取信任后诈骗。

-些老年人热衷于参加保健品讲座,一方面是重视健康,另一方面是由于内心孤独,明知道是促销活动,就想去凑个“热闹”,去的时候还想着捂紧自己的口袋,但一到现场,就挡不住诱惑。

部分老人的“贪小”心理作祟。

有些老年人存在着贪图非份之财的心理弱点。

走在马路上,遇上有“生财之道”的机遇,如工地挖来的金元宝,中奖的易拉罐提环,小票可变成大票等,都当作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明明摆着很多蹊跷的事,只因贪财心切,也就自然看不到了。

骗子对他们说什么,他们就相信是什么;骗子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有些老人希望能够证明自己。

老人退休以后,远离了长期伴随自己的社会角色,部分老人有一定的自卑意识,加之与小辈的共同语言不多,有时候甚至感觉被小辈看不起,因此希望通过某些成功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类老人很容易被投资类、收藏类的骗局所迷惑。

而且往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听人劝。

部分老人迷信权威从众心理较强。

从认知能力来说,老年人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

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别是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面对花样百出的骗局,如何防止老人被骗?受访者认为:需要社会管理机构,家庭和老人共同努力。

首先是管理机构需要加大打击力度。

调查显示,就社会管理层面而言,受访者对各类骗局屡禁不止原因的分析还是比较理智的,有.3%的受访者认为,骗子流窜作案,破案难度较高;有.4%的受访者认为,有些骗局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或者介于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之间,界限比较模糊,执法需要较高的智慧。

然而,无论执法的难度有多大,有.1%的受访者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显然加强打击管理是受访者的共识。

同时,受访者还表示,老年人尤其是一些身体比较健康的中老年人,也应该有所警惕。

首先是不自作主张,遇事先征求家人意见。

尤其老年人在动用钱物时,应主动与家人或亲朋好友进行沟通,这样会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

其次是莫贪图便宜,轻信花言巧语。

老年人要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深刻道理,克服了贪图便宜心理,做起事来就不容易上当受骗。

第三是老年人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识别能力。

当一个人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就有一双警惕的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毫无疑问,在防止老人受骗这一系统工程中,家人的作用或许更为重要,对骗局进行打击,常常是事件发生以后,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而让老人提高自身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何况,老人学习新的东西的难度很大。

受访者指出:关爱老人,经常和老人交流是最重要的防骗手段。

调查表明,有.4%的受访者认为,经常陪老人聊天,让老人从亲人的嘴里了解社会是最重要的;其次,有.9%的受访者认为,让老人了解尽可能多的新鲜资讯也是防骗的重要手段;有.9%的受访者认为,必须让老人有更多的健康的社交机会,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也正因为如此,下一代人如果孝顺的话,除了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之外,提醒老年人别受骗上当,也是孝顺的基本内容之一。

有这么一个“老年人防骗协会”,结合着典型案例,经常给老年人讲一讲,念叨念叨,就会使老年人防患于未然,避免受骗上当。

通过什么更有效的手段打击“医托”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陈锋:确实目前我们佛山还存在着医托这种欺骗患者的现象,一直以来我们和各个部门也协同合作对医托这一类的现象进行打击,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也没有能够完全把它打绝和根治。

吴永志博士推荐的祈和KS-1053全营养蔬果机真的好用么?有人质疑么?

俺来质疑好啦!
请看这是祈和 KS-1053全营养谷蔬调理机自己做的广告中的插图,从这幅图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出,祈和 KS-1053全营养谷蔬调理机的电机是有刷电机,搞电机或自动化等专业工作的人士都知道,有刷电机能转到10000rpm已经是不容易了,要能转到20000rpm的话,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磨损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了,所以,俺怀疑祈和 KS-1053全营养谷蔬调理机的实际转速是达不到40000rpm以上的,只有无刷电机可以轻松达到这个40000多转的转速【注意哟,无刷电机要比有刷电机贵哟】,这是证据之一。



西安足浴按摩测评(不断有患者上当受骗)  第1张

其它证据是来自其他果蔬调理机的自我宣传和第三方的测试结果等内容的分析,这些内容中,有一条很给力,说,某全营养果蔬调理机的空载转速为:47000rpm,带2升水负荷时的转速为22000RPM,这个负荷应该比满负荷要小,换句话说,当其满负荷转动时,实际转速应该要比22000rpm还要小一些,这样一来俺就不明白啦,吴永志博士在研究果蔬破壁技术的时候,其所测得的果蔬机转速是空载转速还是满载转速啊?这是个问题呀!!!
至于通过搅拌机叶轮高速旋转加热这个证据么,基本上属于没有用的证据,笔者曾在某展会上亲自验证过这个问题,最小号的料理机搅拌机冰沙机什么的,都能做到用高速旋转加热凉水至60℃没问题,只要转速超过10000转/分都可以做到,当然,这个转速只有少量小型机器可以达到,如果厂家宣传员拿这个加热现象来忽悠人,希望不要上当,也就是说,能加热水的机器并不代表其转速可以达到45000转!那么小的电机,撑死他也拿不出40000多转呀!!

华商调查 不断有患者上当受骗 华商报记者体验就诊「无良医馆」雇医托忽悠患者买药

华商调查 不断有患者上当受骗 华商报记者体验就诊「无良医馆」雇医托忽悠患者买药西安足浴按摩测评(不断有患者上当受骗)  第2张

患者反映

医托把自己伪装成同病相怜的热心人

取得信任后忽悠患者去买药

记者调查

号称用的是祖传秘方和自制膏药

编造“包治百病”的谎言

深喉爆料

医托一般情况下三人即可组团

一人搭讪,一人配合,还有一人望风

一些诊所、药店、按摩店,打着“中医馆”“中医门诊”“祖传中医按摩”“中医足浴养生”等涉及中医的招牌,明明只做一些推拿按摩,却编造“包治百病”的谎言。华商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多个“中医门诊”雇医托忽悠患者买药。这些医托呈集团化,人员分工明确,骗人的不拿钱,拿钱的不骗人,这种“隔空”作案手法非常隐蔽,同时也给打击整治带来一定难度。

看病被介绍至其他诊所

同病相怜的热心人原是医托

4月6日,榆林人鲍先生拨打华商报热线029-88880000求助,称他母亲在西京医院排队看病时,一名50岁左右女子自称是患者,主动靠近老人聊病情。

鲍先生的母亲称经常眩晕,特别是起身快的话头晕得厉害。听到这话,这名女子称,头晕吃西药不能除根,她一个亲戚也有这病,吃了中药就好了。聊了半个多小时后,该女子说她的排号估计当天看不上了,只能改天再来,她家住在城南,可顺路带鲍先生的母亲到亲戚看病的那家诊所去看看。

随后,两人打车来到明德西路4号西安雁塔同济堂诊所,医生简单问了一下病情后,就开了几服药,药单显示一共两千元。抓完药,再寻“好心人”时,对方早已没了踪影。

感觉上当了,鲍先生的母亲立即联系家人,根据老人的描述,家人知道遇到了医托。鲍先生一边向华商报求助,一边报警,后来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雁塔同济堂诊所,经过多方协调,将两千多元要了回来。

和两位女患者一起去看病

抓药后微信被拉黑

来自陕南农村的李女士反映,18岁的弟弟有长期的头疼病,她带弟弟来西京医院检查时,遇一陌生女子主动搭话,称自己的儿子也差不多这么大,也有同样症状,在其他医院花了好几万元没效果,最后到陕药集团中医门诊部把病治好了。说话间,旁边另一女子吃惊地说,她也有长年的头疼病,如果效果好的话她也想去看看,两人不停地聊着治病效果、专家队伍等,还打开手机导航查起了位置,随后约李女士一起去。

几人坐出租车来到陕药集团中医门诊部三楼,医生当时给他们都开了15服中药,963元。抓完药,李女士发现,一起来的两位女子,一人已经不见了;另一人手里拿着药方,但上面没盖财务收费的公章,她将药方放在前台称下午来取药,转身也不见了。后来,李女士再微信联系那两位“好心人”时,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黑。

事后在华商报记者的协调下,该中医门诊部一位姓郑的院长前来,全款退还,对于那两名“医托”,这名院长只字不提。

大夫称十几服药就能治好头疼

识破骗局后被恐吓“少管闲事”

5月11日,宁女士因头疼到西京医院看病,遇两名女子主动上前搭讪,称她的头痛病只能吃中药才能好,而且知道一家看得好的中医门诊。经不起劝说,她们三人坐出租车来到位于浐灞半岛的西安未央康城堂中医门诊部。大夫称抓十几服药就能把病治好,并开好了药方,需要三千多元。当时宁女士没带够钱,就打电话联系了西安一位从事医疗器械的亲戚。在电话中了解情况后,亲戚立即打车赶到阻止了这一行为,并向华商报热线反映。

宁女士说,在离开中医门诊时,几个小伙还恐吓她,让以后少管闲事,少向外界说这些事。宁女士的亲戚告诉华商报记者,她早年也做过医托,对这个行当比较了解,通过她向同行打听和自己到这家中医门诊调查,该中医门诊有十几位医托,多是来自湖北、湖南两地的妇女。

看病不号脉

大夫称“一看就能判断得差不多”

在这些投诉里,被骗的多集中在颈椎、腰椎、头晕等症状患者。记者以上述病情患者身份前往几家中医门诊和按摩店进行体验。

5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明德西路4号的西安雁塔同济堂诊所,门口挂着西安雁塔王明乐诊所的牌子,当时店内只有一位六十岁左右穿白大褂的男医生。记者说最近天气有点冷,颈椎不太舒服,有时头晕,夜晚睡眠不足。听到这些,医生称“肾虚,精气不足,造成夜不能寐、头晕”,低头就准备开药方。

记者提出,中医不是倡导先号脉再访病情?该医生称,他是老专家级,一看就能判断得差不多。在记者要求下,医生号脉后称,需要开几服药,先治肾虚,再治肝火,把这两处治好后,颈椎和头晕就好了。说话间,该医生就要忙着开药。

治疗颈椎病有祖传药液

最好能办卡长期治疗

5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鄠邑区余下镇菜市场对面一家打着传承中医国粹、祖传秘方的“兰络堂”。看到店内醒目地写着“本店按摩师经过正规学习获得国家按摩资格”,同时在另一面墙上挂着治疗颈椎、肩周炎、腰椎、坐骨神经及特色养生等各类祖传秘方。

记者称颈椎不太舒服,一名自称是医生的中年女子用手轻轻按了一下,称颈椎病会连带腰椎痛,应该是长期不运动所致,需要打通脉络穴位,先通过“刮通”治疗湿气,需要用他们的祖传药液和独特的治疗方式,通过长期治疗后就能治好,最好办个卡。

随后,该医生拿出一瓶液体,称这是他们独有的,外面买不到。对于祖传秘方的来头,该女子未正面回答。记者询问是否有从医资格证,该女子改口称她有高级按摩师资格证。记者想看看她的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但她一直没有提供,只是不停地催记者花钱办卡。

治疗颈椎病

被不停推销祖传口服药

5月8日,记者以患者身份来到桃园路一家打着“祖传治疗颈椎”招牌的门店。该店一名中年男子自称是中医大学毕业,先在医院工作,随后接手祖传手艺在此开店。他按了一下记者的颈椎称,颈椎病已经得了很长时间,左边病重,一直会延伸到腰椎到腿部,时间久了会影响到走路,还会导致心脏病。他让记者趴在床上,边按摩边诊断情况,称病情非常严重,外需按摩、内需口服祖传秘药,才能治愈,前后得3个多月,每个疗程三千多元。

该医生称,治疗颈椎病,他们有祖传手艺,治疗3个月就能根除。随后他拿出一个小瓶子,称这是他们家的秘传口服药,看到瓶子上没有任何标签,记者提出恐怕没有生产许可不安全,该医生称:祖传的秘药,如果标记清楚还叫什么祖传秘药。

接着该医生称他有独门的按摩手艺,对颈椎及其腰椎腿部进行按摩。在半个小时的按摩中,他不停推销祖传口服药。按摩完毕后,记者并没有感觉轻松,颈部、肩膀反而疼痛难忍,口干,头痛,恶心。记者说出不适,该医生称,刚开始接触按摩治疗就这样,休息一下就好了。当晚记者疼痛加剧,次日到正规医院治疗,医生称属于肌肉拉伤范畴,休息3天后疼痛才缓解。

治疗后孩子病情疑似加重

大夫说“别张口闭口说药有问题”

5月14日,记者以患者身份来到位于浐灞半岛的西安未央康城堂中医门诊部,这个门诊也是投诉比较多的中医门诊。

记者走进大夫看病室,此时一对夫妻正按住一位小女孩。女孩左手臂变形向后背扭曲,右手手指呈弓形抓挠自己的头发,嘴巴紫黑色,脸部扭曲,流着眼泪,能看出孩子十分痛苦。两家长按住孩子约几分钟后,孩子的疼痛似乎稍微缓解,然后扑在母亲怀里哭了起来。

家长称,孩子12岁,自4月23日来过一次抓中药,4月29日又抓了一次。原来孩子只是头痛,自从吃了这个药后,孩子开始发病,每天发作一两次,每次发作症状都类似癫痫。面对家长质疑,这家中医门诊的大夫坚持让服用他们的药,同时提醒家长不要张口闭口说药有问题。

抓完药后,三口之家蹲坐在门诊部门口,父亲愁眉苦脸抽着烟,母亲无助地搂抱着孩子。记者几次暗示家长可以到正规大医院就诊,两位家长却听信这家中医门诊的工作人员。记者曾再次试图靠近这一家三口,想取得他们的联系方式,被该中医门诊的工作人员制止后带离,再也没有寻找到。

医托骗来眼疾老人

记者前来求诊却被劝离

5月14日下午2时30分,在西安未央康城堂中医门诊门口,记者看到一辆出租车上下来3人。两位中年女子扶着一位有眼疾的老人下车来到门诊。记者以患者身份来到中医门诊,老人来到门诊后,在一位中年女子陪伴下领取病例挂号,办理挂号的是一位年轻男子。

因为该中医门诊仅有一位医生,记者以咨询为由来到大夫办公室。看到老人进大夫房间后坐下,记者问老人:“眼睛不好使,怎么一个人进来了,那两个女的咋没跟你进来?”老人回答:“不认得她们。”说话间,中医门诊负责人(陕北口音)来到大夫房间里让记者离开,同时质问记者,来他们中药门诊干什么?怎么来的?怎么知道他们医院的?看什么病?赶快离开!

此时,在前厅里陪老人来的两位中年女子,一位坐在椅子玩手机,另一位正在接打电话,讲话的内容是介绍如何到该院来的路线。

当日下午3时05分,上述有眼疾的老人看完病提着一大包药,在两位女子的陪伴下走出中医门诊,一女子忙着拦出租车,一女子陪着打出租车向北客站方向驶去。

记者再次以看颈椎病为由来到这家中医门诊,希望让宣传栏上的黄大夫看病,该负责人称,现在是疫情期间,专家都没在,建议去其他地方看。

医托眼力很好使

看到有人同行就比较警惕

4月17日,记者再次约此前曾被骗的李女士来西京医院。刘女士操着陕北口音,挎着帆布包,在西京医院门诊楼处与记者分开后,她独自上二楼。约两小时后,李女士打电话约记者在住院部见面。

李女士称,她在二楼排队时,有一中年女子主动搭话,问她看什么病,转而问“跟你一起来的那个男士(记者)怎么没上楼呢,他是你家什么亲戚?”李女士称是一人来看病的,但这位中年女子称,她在楼上看到明明是两人一起来医院的,只看到李女士一人上楼了,随后这名中年女子转身离开。

医托也会“望闻问切”

主要锁定外地患者

记者调查发现,当“医托”,一般依附三家,一是依附大型医院,经常出没于此,以患友身份赢得患者信任;二是依附患者,主要锁定外地患者,摸清病源,欺骗患者到一些小诊所看病;三是依附各小门诊,通过拉人头获提成,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记者通过多个渠道联系以前做过医托的梦先生。梦先生介绍,在西安,医托主要出现在西京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等。现在医托比起前些年来有很大的变化,早些年靠几个人组团行骗到民营医院,随着媒体曝光及政府严厉打击,患者对民营医院操作的手法都比较警惕。一些不景气的中医门诊或中医馆开始通过医托来拉生意,一般根据消费拿提成,目前市场开一次药在1000元至2000元左右,每次能拿100元至500元不等。

梦先生介绍,现在的医托已形成了集团化,人员分工明确,骗人的不收钱,收钱的不骗人,这种“隔空”作案为打击医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梦先生称,在医院的医托有数十个,一般情况下三人即可组团,一人搭讪,主动靠近患者,了解病情,得到信任,灌输换医院的思想;一人配合,及时出现加入讨论,加大信任度;还有一人望风,观察是否有执法部门或医院保卫人员查处,更重要的是保障发生特殊情况(患者纠纷)及时以围观者出现,令医托及时脱身。

为了保证被忽悠来的患者能花钱买药,医托将患者带到医院后也会参与看病、开处方,因为处方上面有记号,在实际抓买药产生费用时,药房不实际收款。即使当着患者的面付了款,随后医院也会全额退还。

梦先生称,为防范被骗者举报,他们在证据链方面一般都会特别注意。公安机关在打击医托时也是以证据为基准,因此,医院提成会汇给第三方,由第三方根据口头约定再转账给医托。这样一来,一旦被抓,没有金钱往来,医托会坚称是出于好心,并非医托。

此前,记者采访西京医院保卫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严打这些人,他们也通过监控严密查询,只是每天门诊部患者流量太多,无法一一核对。

医托也会“望、闻、问、切”。望,是指通过衣着、行李判定患者身份,多选择偏远农村,一般不会选择城里人;闻,靠近患者后,听口音来自哪里,得的什么病;问,问病情,以同病相怜来博得好感;切,找准患者急于治病康复的弱点,推荐其他医院。

医托是有组织地来医院活动,一旦受到院方干涉就会反抗,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可依,医院往往难以解决问题。

医托“隔空”作案

调查难、取证难

梦先生介绍,从事医托门槛低,实施简单,但危害性大,取证难。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医托、号贩子问题,前些年多部门曾联合进行过整治“医托”专项行动。要求发现涉嫌“医托”活动的,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分别对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对采取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方法招揽病人的医疗机构,探索纳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加强惩戒。但在实际操作当中,目前对充当“医托”行骗的非医疗行业从业人员,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治安处罚。而之所以医托行骗屡禁不止,主要存在调查难、取证难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现在医托“隔空”作案,取证就更难了。 华商报记者 佘晖 文/图

标签: 西安足浴按摩测评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