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晚上突如其来的头痛欲裂,伴随着滚烫的体温,让我在勉强看完世界杯决赛阿根廷两球领先的上半场后,强撑不住昏然睡去,谁知这一睡,就错过了近三十年来最精彩的世界杯决赛。
早上准点起来后,症状几近消失,在思考良久后,反正也没体温计、没抗原、没药,既然起来了干脆洗漱出门上班,毕竟赚钱比生病难多了。
本以为又是一个堵在路上损失全勤奖的周一,谁曾想一路疾驰而过,西安的街头空荡到一眼望不见边。
早上8点 朋友圈配文:“平时堵的跟狗一样的三环......”
车少,红灯也少,今天的上班路几乎创下我最快通勤的纪录,快到让我怀疑是不是记错了时间,今天本该是周末?
而仅剩几个人坚守的公司,也在强撑半个上午后,宣布居家办公。
索性,就看一看,今天的西安吧。
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启了西行之路。
这一次我们自南向北,也从大雁塔出发,沿着西安最繁华的中轴线,品味今天的西安。
从大唐不夜城到北广场,曾经恍若盛唐的景象早已很难看到,曾经红红火火的西安年,不知何时再能重现。
而行至西安乃至全国旧商场改造的标杆——西安大悦城时,不少大牌已锁上铁将军,依旧坚挺的店铺,也仅有一人值守。
同行爱逛街的女同事也喃喃自语说到,此前断断续续封控期间,这些店铺也都尽力保持开业,看来病毒对劳动力的削减,不分行业。
看着依旧桀骜不驯的大圣,不知他看到这般景象,会作何感想。
离开大雁塔,当我们乘坐3号线换乘2号线时,早上熟悉的一幕再次映入眼帘,地铁上的人真的好少。
平时摩肩接踵的小寨换乘站,几乎空空如也,或是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是一人匆匆而过。
下到二号线,一趟开往韦曲南的车刚好过来,上车下车的乘客并不多,不像往日那般拥挤,大家也自觉地彼此错开半个身位。
车上,也有不少空位,有人大包小包拿着行李,即便穿着厚厚的棉衣,两人之间也空出不小的位置,仿佛为自己画了一个圈,与外界隔开。
这趟“看看”西安的行程本就是突发奇想,坐了一站地铁后,索性从纬一街站出来,沿长安路继续向南走一走。
出站之后,就听到两个摩的大哥在那聊天。一个大哥说,“在这等了半个小时了,没见有几个人出来”。另一个大哥说“早上上班那会就没有几个人”。
长安南路这一段,聚集了西外、陕师大、西北政法等等多所高校,每所高校也都拥有一座以高校名命名的过街天桥。
站在桥上,就是俯瞰长安南路的绝佳位置。
向南望去,“西部之光”电视塔矗立在中央,顶天立地;回头向北望去,两侧树木泛黄的树叶,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些许温暖的色彩。
站在“南2.5环”今年修好的桥上,向西望去,“2.5环”整洁明亮,平时疏散着三环、二环的部分车流。
桥东边的二期部分,当下依旧未见有搬迁的动静,商户还在正常营业。
一路走过来,还碰到两个核酸检测点,大伙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耐心的排着长长的队,等待做核酸。
从纬一街到电视塔,城市中轴长安南路一这段,往日里,有高等学府莘莘学子带来的文化气息和青春活力,也有八里村里傍晚时分,小摊上升腾起的烟火气。
多少学生,自这里从高校这座象牙塔迈向社会,多少年轻人,来西安打拼的第一站,就落脚在这里。
一段路走完,身上热了不少,也有些累了。坐上地铁往北走,想着回小寨吃点东西。
中轴线最繁华的地方,当属小寨和钟楼。
尤其是小寨,这里聚集着西安最时尚的年轻人,是西安“第一商圈”。
赛格就像“巨兽”一样盘踞在西安商业第一的位置,过百亿的体量,一到节假日就人流爆满,和朋友去吃饭要排上好几个小时,甚至已经成为游客们来西安必须要打卡的目的地。
纵使,封控期间,每当社会面清零之际,小寨也依旧保持着稳定的人流量。
11月初,西安市实现截止目前的最后一次社会面清零后的小寨
此时的小寨,少了大学生,少了我们此前总吐槽的“感觉西安有一半人不上班逛小寨”,也少了车流。
12月19日,西安小寨
商场里的亚洲第一扶梯,缺少了人气,显得颇为孤单。
每逢节假日甩站而过的小寨站,也看不到密密麻麻的人头耸动了。
出了小寨赛格往金莎走,同事想来一杯热咖啡,转了半圈,还是决定找个KFC,这总不会关门吧。
门口张贴的温馨提示中说到“各位顾客,近日以来餐厅能健康到岗的员工越来越少。很多外卖平台无人接单已持续数天,当你看到我们仍在坚持营业,是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尽着社会责任......希望您理解……”
谁能不理解呢?毕竟奥密克戎专治各种不服……
辗转多处,我们终究放弃了买水的想法,毕竟今天这趟中轴线之旅越走越紧张,出门在外,能少揭开口罩就少揭开,保住自己的核酸阴性!
原计划的火车站和西安北站,也战略性放弃了。
就到钟楼吧。
西大街无意间拍到的空无一人的公交车
小寨早已抢走了钟楼“西北第一商圈”的名头,而钟楼诸多传统购物中心陆续告别这里,早已冷清的钟楼,如今又平添几分寂寥。
西安第一家星巴克,却依旧能坐满外圈,想来也是,这里经常入选全球最有特色、中国最美的星巴克店。
走进回坊的那一刻,程渤智还在唱着“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
猛然间,我还以为自己置身于三年前人潮汹涌的回民街。
定睛一看,现实挥出的拳头还是将我拉了回来。
天色已晚,踏上回家的道路之后,我们重回钟楼站,并各自换乘,在晚高峰依旧坐着回到了家。
离开了西安的中轴线,大家又遇上了新的难题。
抱着出都出门了的想法,有同事想要去餐厅打包点好吃的再回家的想法,只是,有的在店员的咳嗽声中胆战心惊。
有的围绕小区转了个遍,发现关门的关门,闭店的闭店,勉强开着的也是人手短缺。
餐饮人有个段子,现在也颇为符合:“三年了,商家等着消费者报复性消费,消费者等着商家开门迎客,结果消费者和商家都烧到选择放下了仇恨……”
连银行也大都关门谢客。
而在更多地方,药店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近期有关峰值的研判、推测、预估,终究是冰冷的数字。
有人说扛过去,明年就好了,有人说,这波过去还有两波。
而身边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却在寒冷的12月展现着不同的温度。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