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古建筑「古戏楼怎么样」

admin 885 0

随着戏剧活动在商洛各地的兴起与发展,供其演出的场所也不断变化,变化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明末清初、清康乾后至民国时期和建国后。就演出场所结构及作用在各历史阶段呈现状态而言,可称这三个阶段分别为“广场草台期”“庙宇戏楼期”和“剧场剧院期”。

戏剧演出活动在明末商洛各地即已兴起,主要为杂剧小戏。民间逢年过节喜庆之时,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免降灾害,“祀天”“祭神”之日,于村舍广场、庙宇周围旷地演戏是劳动人民的重要娱乐形式。由于人们对戏剧演出的喜爱,使其不仅限于过节喜庆,“祀天”“祭神”,而平时人家丧葬行礼,在庭院门前随方就地演戏行乐,招呼亲朋乡邻成为普遍风俗,这种习俗到了清初更为广泛,引起了官府的重视(不赞许)欲以革除。清康熙四年(1665)知州王廷伊编修的(续修商志》中便载“清兴,殡仪多用剧,兼尚花火。知州王廷伊以事不合礼,特妄费耳,悉议革之。庶儿宁戚之至欲!”社会的发展,戏剧艺术的发展,露天广场的戏剧演出不能适应众多观众的观赏,随之人们便利用自然地形,用土堆砌六七平方米的土台或立木铺板搭“草台”,演员在露天台子上演出,观众围于四方观赏,虽简陋,较之平地地摊只供少量人围观要好得多了,因而这种土台便是本地区明末清初戏剧演出场所原始形式。清道光八年(1828)重修显神庙时碑文记“显神圣庙由来久远,自古小庙一间,戏楼土台一座”,经查资料到清乾隆十三年才“移修戏楼三间”,可见清初,由于社会政治及经济发展在商洛各地民间并不平衡,作为演出场所形式之一的土台,是一些不发达地城演戏娛乐场所的主要形式。即城镇兴建庙宇戏楼时,一般乡村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只能在土台上演出戏剧。

戏剧由杂剧小戏发展到正剧大戏,其演出场所必然要由露天广场向供其独立表演(即与观众分离)场地进化,最早出现的称为戏楼,也叫“乐楼”“歌楼”“歌舞楼”等。商洛现存资料,最早的是商州城内城隍庙戏楼,于清顺治六年(1649)创建,后于顺治十二年、十四年又创建了关帝庙“乐楼”二

座和后土祠“乐楼”,到了清乾隆以后直至民国年间,修庙必建戏楼便成了一种时尚。仅现存就有百余座,散布在各地城镇乡村,这些庙宇戏楼均属当时一些官吏乡绅、民众香客捐钱集资所建,供每年庙会演戏,祭神助乐。戏楼修建必须面对神庙,式样大小规模不一,基本结构有两种类型。一为“品字”形,一为“一口印”式。“品字”形戏楼以台子前伸于后楼,三面可观戏剧演出,平面呈品字形状构造而名。全地区共计七座,以龙驹寨(今丹风县城)花庙戏楼为代表,建造雄伟,均属歇山翘檐、雕塑装嵌、华丽别致的木构架结构,而“一口印”式的戏楼为大多数,台口开向一面,平面呈方形,均属硬山顶砖木结构。虽尺寸大小有别,但都是“三间乐楼”。讲究者台口左右山墙端外侧呈“八字”,有扩大观赏面及音响功用。这两类戏楼共同点均是以木板墙分隔前台后台(楼),前台表演,后台化妆置箱及休息,两侧设演员上、下场“出将”“人相”门。乐器伴奏者坐于前台两侧。台前容纳观众之地均为露天广场。演大戏必在戏楼之上,戏楼成为这一时期民众最重要的娱乐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戏剧事业备受政府重视,专业戏剧演出活动成为主流,加之迷信活动的减少,绝大部分庙宇被废弃或拆除,而戏楼虽保留,但演戏功能逐渐被淘汰,60年代后基本停止。主要原因是戏剧发展很快,剧团规模较大,如舞台讲求电器灯光、天幕幻灯及布景的使用,戏剧内容的复杂,群众场面的艺术追求,乐队阵营扩大等等,庙宇戏楼越来越不适应,再者,戏剧演出不断深人到各个乡村,如无一个场所怎能满足人们的观赏欲望。所以似戏楼般的剧场舞台自60年代后在各地农村兴起修建,如洛南县由村上修建的就有80余座。剧场舞台较之旧戏楼面积要大,有的达百余平方米。台开一面,瓦顶砖墙。观众场地仍为露天,但有了围墙,能供剧团售票演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镇到70年代后又开始修建室内剧场,即舞台和观众构成一体,同处室内,不怕下雨,且一般均有观看坐椅(凳),类似城市剧院,但规模较小,容纳观众千余以内。无论露天或室内剧场,均属村、乡(镇)级行政组织所建,除主要供演戏外,同时是放映电影和群众集会及其他文娱活动场所。

现代化剧院是戏剧演出最理想的场所,全地区仅有八座,其中一座(柞水剧院)结构类似剧场,但规模大如剧院。都是由国家投资少则二三十万,多则百余万元修建。钢筋水泥结构,整体由门厅、池厅和舞台三大部分组成。舞台有灯光、音响、幕布等设备,有的还属升降幕设计。这些剧院均在各县城,演戏、演歌舞、放映电影、录像和群众集会,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专业剧团上山下乡演出频繁,商洛各地大多乡村集镇因无舞台,只能靠临时搭草台,以布围场进行售票演戏。剧团每到一地,在一较大广场,用木椽立支架框,铺板(橡)成舞台,这种演出场所也是这时期重要形式之一,1980年后才逐渐消失,

丹凤商镇关帝庙双戏楼 位于丹风县商镇灵光院(现商镇小学)内,清雍正十三年(1735)修建。坐南面北,居关帝庙与文昌庙之间。硬山顶。楼中以木板墙隔前后,开有左右二门为“出将”“人相”。每逢正月十五日关帝庙会与四月初八农会(交流会)时即开北台演戏;二月初三文昌庙会演戏时便开南台,只供有秀才资格以上者文人学士观看,亦称“顶子会”。“双戏楼”以此而得名。台子离地面三米,口宽九米,进深七米。1975年因学校用操场被拆毁。

商洛古建筑「古戏楼怎么样」

山阳县城隆庙戏楼 清乾隆五十七年仲夏(1792年5月)创建。位于县城中城隍庙,是重修城隍庙钟楼时加修的,“乐楼钟楼并建”,“上悬大钟”报时,“下为乐楼”燕祥。木构架结构,歇山顶,屋面简瓦骑缝。建国后70年代拆除。

丹凤龙驹寨花庙戏楼 位于龙驹寨(今丹凤县城)船邦会馆。清嘉庆二十年始建(《续修商县志》),曾经咸丰十七年,同治八年,光绪十七年重修,续修和光绪二十年改筑“歌楼”(戏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76年陕西省文化文物厅拨款一万元进行维修,1988年陕西省文物局义拨款三万元,组织古建队全面进行油漆彩绘,由于戏楼后背为“明王宫”正门,且刻楹联左为“继夏禹称王福九江”,右为“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因而又一说认为清朝属满族人统治中国,不允许人们对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贬称为“夷族”“夷人”等字眼,用以对待最高统治者,此槛联称元代皇帝封“明王”为“元夷”封,说明此建筑物属明代修建。

戏楼座南面北,台子前伸于后楼,平面呈品字形,三面可观演出。台子口宽8米,深5.5米;后楼宽36米,进深5.5米。木构架结构,歇山顶,屋面瓦作大式筒瓦骑缝,八角翘起。楼名“秦镜楼”,题字竖立于楼檐下,“和声鸣盛”四个大字愿额填于台口上檐。东西两侧峙墙直立,两条雕塑巨龙雄踞墙顶。台子天花八卦悬顶,额梁镂空透雕,檐板上雕刻山川河流、楼台庭院、车马船舶、鸟兽虫鱼、花草树木;还有六畜兴旺图、庄稼丰收景、两军厮杀战场、农家耕田。以及似夏禹治水、大舜耕田、挂角读书、文王访贤等栩栩如生的木雕造形。楼顶破琉璃瓦脊、彩瓷碎片,辉煌夺目。台前广场可容纳观众近万人,每年六月六日逢会赛戏。现属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停止戏剧活动。

红岩寺东岳庙戏楼 亦称红岩寺戏楼,修于柞水县城东90公里的红岩寺东岳庙对面。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又于民国9年(1920)彩绘复修。三面可观演戏。木构架结构。歌山顶,简瓦骑缝,雕绘华丽,工艺精巧。两翘角塑龙跃舞,下坠铜铃作声。正檐排面为三层,各层绘有彩蝶粉莲及万字格木雕。一层椽头吊有33铃,二层嵌有33个八仙人像,三层檐梁中雕二龙戏珠。两内扭外端左雕“魁星点斗”,右雕“刘海戏金蝉”。台前两档门,上方雕有狮子滚绣球;两柱外侧斜撑雕着二龙飞舞:穿云。戏台厅天花为三层木板错落呈八角形,上层绘八卦太极图,中层绘驼鸟麒麟蝙蝠,外层绘瓶花、飞禽走兽,后台屏风中间用椴木雕制“龙风呈祥”图,两侧为窗园和出将人相门;上面横方绘有“哪吒战闻太师”图。戏楼台口宽10米,进深11米。台前广场面积815米,可容观众数千人。每年八月十三庙会,演戏三天。

1935年春,红二十五军北上经此地,曾在戏楼前召开千人大会,宣告苏维埃区政府成立。

柞水石镇戏楼 位于柞水县城南五华里石镇街北头。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原名“帝君楼”。光绪二十一年被水冲去北角,光绪二十八年复修,戏楼匾额更名“遏云楼”戏台前伸可三面观戏,后台窄长,平面呈品字形,台上空天花1板为错落上悬的八卦形。木构架结构,歇山顶,筒瓦骑缝。“遇云楼”斗字大匾嵌于檐中。此戏楼面对帝王庙、关帝庙、七仙宫、杨四庙、财神庙和火神庙等六座,因之庙会颇多,演戏频繁。清末民国期间,每年至少要在三月十七娘娘会、五月十三关帝会、九月十九关帝会时各演戏三天。露天观演场地,可容纳观众4000余人。

1937年正月初,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率军北上,石镇宿营,曾在戏楼演出歌舞,同当地群众联欢,召开大会,宣传抗日。

洛南万寿宫戏楼 位于洛南县。清光绪元年(1875)复修。硬山顶。戏楼高7.3米,宽深各10米。

山阳骠帮会馆双戏楼 

位于山阳县漫川关,清光绪十二年(1886)修建。两座戏楼并连一体,座西向东,故称“双戏楼”。木构架结构。歇山顶,飞檐翘角,屋面瓦作大式,筒瓦骑缝,梁枋均饰缕空透雕,彩绘人物花草等。北戏楼台口宽6.4米,两边侧台各宽3米,总进深6.7米,前台深5米;南戏楼台口宽5.3米,两边侧台各宽2.35米,总进深6.8米,前台深4.6米。

两戏楼台离地面高1.2米。每逢会两戏楼同时演戏。现属重点文物保护。

镇安花水河戏楼 位于镇安县东米粮川、七里峡两河汇合处,座落花水河南岸,故称“花水河戏楼”。建于民国28年(1939),戏台前伸于后楼,平面呈品字形,三面可观演戏。木构架结构,歌山顶,飞檐翘角,后楼傍硬山,前后相连,台中以板相隔,瓴前后台,额板上写“歌舞楼”。左右对联“虎踮山环风冠螟庙,龙潭瀑布燕尾缠楼”。雕梁画栋,造型别致。台离地面2米,宽7米,后长11米。楼高15米,每年十月十三逢会演戏,观众达数千人之多。

商县席棚戏台 位于商县南门内,座东向西。1950年借用王玉之院,以土填24平方米,土台高1米,木橡撑架,芦席盖顶。观众场为露天广场。可纳800余人。50年代末即拆除。

商县城隍庙戏楼 位于商县南街(莲湖路)座南向北。1955年在原庙厅戏楼基上改建。土木结构。后台、池厅以木架油毡盖顶,台口10米,深12米,离地1.4米.舞台面积50平方米,池厅420平方米。内殿长条木椅25排,800座位,围以栅栏,外可站立观众500人。1959年商县剧团在此演出,幕布燃电导致烧毁。

商洛剧院 位于商县北新街,座北向南。1960年始建,砖木结构,使用面积1440平方米,观众厅座位960席,并可纳站席观众1000余人,后取消站席,改用长条单座木椅,共1160座位。1980年7月因前厅裂缝,池厅木柱损坏而拆毁,在原基上破土扩建重修,改名影剧院。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厅、池厅、舞台和后台构成一体。使用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前厅430平方米,池厅840平方米,舞台800平方米,表演区320平方米,后台440平方米,台口高18米,宽15.5米,深20米。池厅座位1399位。舞台为升降幕式。总投资83万元,1982年12月竣工,1983年元月投人使用。容戏曲等表演艺术和放映电影及召开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镇安县剧院 位于镇安县城东关,座南向北。1959年由政府投资1700元在东关老爷庙戏楼旧址修建,纳观众600人。后因立柱腐烂,屋架脱卯倾斜,1972年县上决定重修。1973年6月破土,1974年11月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池厅座位1052席。总投资27.3万元。

商南县人民会堂 始建于1959年10月,1960年12月竣工。坐落于县城文化街中段北侧,坐北朝南。总面积3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立体丁字形,面积1272平方米,分门厅和池厅(包括舞台)两部分。门厅为砖混结构,池厅为砖木结构。门厅二层楼房,面宽5间,中门厅为3间,左右各1间廊房。池厅长42米,宽19.4米,设1285个座位。舞台比池厅地面高1米,台面木板铺设,面积161.8平方米。观众坐椅为单人翻板铁椅。1986年4月16日8时许,因电走火,会堂前门厅焚毁。同年五月,商南县人民政府投资10.5万元,由商南县建筑公司按原貌及时重修。供开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使用。

山阳县俱乐部 位于山阳县城东簸箕河北,座北向南。1972年动土,1974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总投资15.2万元,建筑面积2214.36平方米。池厅宽20米,长26.42米,舞台宽12.05米,深17.6米,表演区108.45平方米,后合深6.8米。休息厅宽20米,长6.5米。池厅翻铁板椅1326位,其中池座954楼座372,供演出、放映、大会应用,

柞水县影剧院 位于柞水县城街,1973年建。砖木结构,由门厅、池厅、舞台三部分构成。使用面积1277.5平方米。座位1176,为翻板铁椅。属演出和放映电影两用场所。

商县影剧院 位于商县城东关,座东向西。1976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舞台幕布装置能升降,总建筑面积2776.67平方米,池厅787.5平方米,舞台584平方米,表演区248平方米,后台262.8平方米。台口高7米,宽13米,深16米。有座位1345席,单人翻板铁椅。投资74万元,供演戏和放映电影使用。

洛南县剧院 位于洛南县城后街中段,座北向南。1979年10月破土,1982年12月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2582平方米,投资77万元。池厅787.5平方米,座位1305席,翻板铁椅,舞台高16米,宽13米,深16米。前厅高15米,宽23米,深8米,属升降幕式舞台。

丹凤两岭剧场 位于丹凤县茶房两岭村中。由两岭大队于1982年在拆除原老爷庙戏楼(1854年重修)原木料基础上加以扩建。(地址移位于村东)露天剧场,座南面北。舞台面积大小借鉴剧院式样,台口宽12米,东西侧台各宽2米,进深12米,高6米。后台化妆室宽18米,深3米。木构架结构。

丹凤县剧院 位于丹凤县城北新街中段,座南面北。1983年7月破土,1986年12月竣工,总投资92万元,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主体由门厅、池厅和舞台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门厅147平方米,池厅672平方米,舞台242平方米,侧台205平方米,化妆室126平方米。台口高8米,宽12米,深16米。座位1100席,翻板铁椅,舞台属升降幕式。

商洛地区庙宇戏楼一览表

名称

地址

修建年代

备注

城隍庙戏楼

商州市城

清顺治六年

拆毁

关帝庙戏楼

商州市城

清顺治十二年

拆毁

后帝祠戏楼

商州市城

清治十四年

拆毁

关帝庙戏楼

柞水城南关

清乾隆四十七年

拆毁

龙王庙戏楼

丹凤龙王庙间

清乾隆五十五年

现存

城隍庙戏楼

山阳县城

精乾隆五十七年

拆毁

关帝庙戏楼

商南曹营

清乾隆五十八年

拆毁

福寺庙戏楼

商南寺湾

清嘉庆七年

拆毁

弥陀寺戏楼

丹凤南寺

清嘉十五年

拆毁

火神庙戏楼

丹风四里铺

消嘉庆十七年

现存

东岳庙戏楼

丹凤棣花

清嘉庆二十年

拆毁

关帝庙戏楼

丹风武关街

清嘉庆二十二年

现存

扬四庙戏楼

丹凤竹林关

清嘉庆二十二年

拆毁

西马庙戏楼

丹凤县城

清嘉庆二十五年

现存

显神庙戏楼

丹凤商镇

清道光八年

重修现存

十庙戏楼

丹凤梨园岔

清道光二十五年

重修现存

龙王庙戏楼

洛南桑坪

清咸丰三年

重修现存

老爷庙戏楼

丹凤两岭

清咸丰四年

拆毁

火神宫戏楼

丹凤龙驹

清咸丰十年

拆毁

灵山庙戏楼

丹凤龙驹

清咸丰十年

拆毁

药王庙戏楼

商南油房

清同治十三年

飞龙冈戏楼

丹风茶房

清光绪元年

重修现存

青云寺戏楼

丹凤大峪

清光六年

重修现存

火神庙戏楼

丹风土门

湾光绪十六年

重修现存

紫阳官戏楼

丹凤龙驹

清光绪二十一年

拆毁

双庙戏楼

洛南

清代

庙坪戏楼

洛南

清代

黄龙庙戏楼

洛南

清代

白龙庙戏楼

洛南

清代

三岔戏楼

洛南

清代

娘娘庙戏楼

洛南

清代

焦村戏楼

洛南

清代

张村戏楼

洛南

清代

上寿宫戏樱

洛南

清代

高耀戏楼

洛南

清代

李家庙戏楼

洛南

清代

楼霞观戏楼

洛南

清代

城隍庙戏楼

商南县城

清代

玻璃庙戏楼

洛南

清代

关帝庙戏楼

商南城东

明末

拆毁

箭道戏楼

商南城西

明末

拆毁

党马店戏楼

商南党马

清代

拆毁

老爷庙戏楼

商南窝水

清代

拆毁

新庙戏楼

洛南

清代

拆毁

东岳庙戏楼

洛南

清代

拆毁

八龙庙戏楼

洛南

清嘉庆

拆毁

老爷庙戏楼

商南试马

清代

拆毁

清油戏楼

洛南

清代乾隆

拆毁

简厂湾戏楼

洛南

清代

拆毁

娘娘庙戏棱

商南郭亚

清代

拆毁

火神庙戏楼

商南三角池

清代

拆毁

沐河寺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天皇庙戏楼

商南焦家园

清代

拆毁

太吉河戏楼

商南

清代

太子坪戏楼

商南

清代

华寺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开河戏楼

商南马家坪

清代

拆毁

于家坪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百子堂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石佛寺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赵川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石岩寺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娘娘山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铁佛寺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王家庄戏楼

商南沐河墩

清代

拆毁

禹王庙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三官庙戏楼

商南白浪

清代

拆毁

火神庙戏楼

商南汪家店

清代

拆毁

黄龙庙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胡家湾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将家庄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谭坪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腰在庙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耀岭河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洪门寺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中景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黑龙庙戏楼

商南

清代

拆毁

祖师店戏楼

商南大岭

清代

拆毁

龙涧庙戏楼

丹风铁峪铺

清代

拆毁

关帝庙戏楼

柞水营盘

1926年

现存

关帝庙戏楼

柞水太峪

1939年

现存

祖师庙戏楼

柞水甘沟

丰北河戏楼

柞水

九间房戏楼

柞水

娘娘庙戏楼

山阴城

关帝庙戏楼

山阳城

商洛地区建国后城镇农村修建剧场一览表

名称

地点

类型

备注

文化院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55年建

三岔河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58年村建

柔家湾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57年村建

试马土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60年学校建

永清土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62年区政府

清油土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64年小学建

两岔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65年新建

沙坪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65年新建

清泉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69年建

丹中礼堂

丹凤县

室内

1971年建

百家冈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72年建

阳城戏合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74年建

湘河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74年建

白浪于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76年建

王里牌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76年建

永丰影剧院

洛南县

室内

1980年建

赵川土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81年娃

影剧院

洛南县

室内

1981年建

古城影剧院

洛南县

室内

1982年建

白玉区会堂

商南县

露天广场

1982年建

工会俱乐部

丹风县

室内

县建

棣花剧场

丹凤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三腰影剧院

洛南县

室内

区建

石坡影剧院

洛南县

室内

区建

夜村影剧院

商州市

室内

区建

岭区剧场

丹风县

室内

区建

蔡川剧场

丹风县

室内

村建

北宽坪戏台

商州市

露天广场

村建

黑龙口戏台

商州市

露天广场

大荆戏台

商州市

室内

村建

丁垣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大庄戏台

商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会仙台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龙窝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宋村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三条岭戏台

格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北寺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庄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盘沟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箭河戏合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东湾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胡家川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狮子坪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江村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谢底戏合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严寨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蒋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何村戏合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陶村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官桥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牛王庙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两岭剧场

丹风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峦庄剧场

丹风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桃坪剧场

丹凤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陈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阎村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周湾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香山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东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巡检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上庙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黑山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寺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伍仙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保安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瓦子坪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杨庄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许庙戏合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黑潭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北湾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马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石门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三岔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罗沟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杨城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孤山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麻坪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宋村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石城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槐树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商树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李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梁土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关帝庙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王垣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大石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张荫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桃营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窑底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麻山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韦子槽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河西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代垣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薰底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张坦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党沟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连河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呈洼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街西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冀寨戏合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景村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沙坪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韦中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夜台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柏峪寺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金楼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白楼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黄坪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黄垣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郑湾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宋川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铧角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东佛戏台

洛南县

露天广场

村建

商洛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以下仅供参考:
1. 秦岭江山景区
  美丽的秦岭江山景区位于秦岭东段南麓的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距离西安市90公里。说起商洛不得不提的就是秦岭山脉。秦岭,华夏龙脊,一条横亘于中国版图中心的山脉,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它西结昆仑东连伏牛,以它1600多公里的长度和硕大的体量阻隔过西伯利亚的飓风,……
2.牧护关滑雪场 AAA
  牧护关滑雪场牧护关滑雪(草)场位于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内。这里地处秦岭之巅,距西安绕城高速58公里,距商洛市区46公里。牧护关属黄河流域,暖温性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夏季平均气温约26℃,冬季零摄氏度以下时间长达8个月。
3.清明山
  清明山清明山位于商州西北六十华里大荆镇街北,海拔约1200多米,是商州西北闻名遐迩的风景点。清明山,原名玄武山。相传州城始建时就有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说。清明山,系东秦岭支脉西峪山的末端峰峦,山势巍峨,风光秀丽,似一条欲飞的巨龙活路在大荆北面的群山
4.商州金凤山公园
  金凤山公园位于商洛市城区北坡,总面积约3750亩。公园建设规划总体概括为八区、八路、四亭一塔两长廊及绿化美化。八区A区:位于公园西侧,连接文卫路,是公园的西入口广场,是市民休闲和花鸟鱼虫市场;B区:金凤小区,是西关社区砖场用地,设置为公园商业区;C区:高尚住宅……
5.商洛市博物馆
  商洛市博物馆位于商洛市工农路中段大云寺内,成立于1994年2月,2001年9月正式挂牌对外开放,占地面积7744平方米。隶属于商洛市文物局。大云寺,始建于唐代,初名“西岩院”,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年)更名为“大云寺”。其间更名兴废不详,至明初毁于兵……
6.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
  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牧护关地处秦岭之巅,位于商州区西北部,是商洛市西大门。西邻西安市蓝田县,东接商州区黑龙口镇,312国道穿境而过。距世界旅游名城西安绕城高速近58公里,距商洛市区46公里。牧护关属于黄河流域,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左右

商洛市的酒吧在哪?消费水平怎样?

苏尙早就关门了。丫心黑!现在只有金石KLUB了。州城路和移动路交叉口!消费属于大众消费!

标签: 西安商洛娱乐场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