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
于西安市人民医院(市四院)就诊后
间断高烧,伴随腹泻
每日腹泻,稀水样便。
经检查血常规提示:
白细胞及血小板重度减低,
怀疑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多脏器功能受损,全身各处皮损
入院后,王女士完善了常规检验,
检查才发现:
王女士不仅白细胞、血小板重度减低,
而且心肌酶超出正常值11倍,
肝脏转氨酶高出约50倍,
肾功、凝血功能异常,
所有结果反映她多脏器功能受损。
仔细查发现,
王女士双下肢、颈后部及腹部皮肤
多处小片状皮损,
中心可见结痂,
类似虫咬表现。
(王女士身上多处,类似这种皮损)
医生询问是否有虫子叮咬情况,
王女士这才想起来:
一周前在茶园确实被小虫子叮咬,
当时黑色小飞虫落到她脖子、双腿,
她下意识拍了拍,
感觉有进入皮肤,还往出揪了。
以上这些动作,
为她后续病情发展也埋下了隐患。
明确诊断,还真是虫子惹得祸!
通过进一步检测
明确了诊断:
蜱虫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什么病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伴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
其起病较急,根据病情大致分为4个时期,即潜伏期(大致1周)、发热期(发病第 1-7 天)、多器官功能损伤期(发病第7-13天)和恢复期,如不及时救治,可因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DIC、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注意!!!
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具有季节性特征,发病时间一般为3-10月,高峰期为5-7月。
病毒感染引起,那会不会传染?
这种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通过
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
但近年来还发现,
患者的血液、血性分泌物也含有大量病毒,
密切接触患者也有很大感染风险。
因此,看护人接触患者时,
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早前,
“女子被虫咬后从发病到死亡仅7天”
一文登上微博热搜榜
这位网友的母亲,早期也误认为是感冒,等到去了医院,已经为时已晚。
如果户外活动回家后,出现发热等情况,怀疑是虫子叮咬引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再说说,
王女士被蜱虫叮咬后,
“拍了拍,揪了”,
这些下意识动作,
为什么给她病情发展雪上加霜?
因为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
刺入皮肤后很难拔出,
所以,千万不要自行“硬拔”,
否则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
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就医;若无法及时就医,可以这样处理:
01
先用酒精或凡士林涂在蜱虫身上,
使其缺氧,
自行退出皮肤
02
再用小镊子轻轻夹住蜱虫头部,
垂直皮肤方向将其拉出
03
最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防止感染。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蜱虫一般寄生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挠动的部位,例如头皮、耳后、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如果去野外活动包括爬山、露营等,建议穿长衣长裤;衣物最好选择浅色,便于发现蜱虫;
野外归来要及时洗澡、更衣;
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防蚊液
也能起到减少蜱虫叮咬的作用;
如果携带宠物外出,
回家后要仔细检查
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并给宠物定期驱虫。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