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兴庆宫公园里的网毽“新宠”

admin 384 0

兴庆宫位于何处呢?

兴庆宫位于唐外郭城的兴庆坊,这里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旧宅。先天元年 (712 ),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开元二年(714 ),即改旧宅为兴庆宫。兴庆宫历经扩建, 占地达2016亩,超过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面积。 唐代兴庆宫四周共设有六座城门,正门西开,号称兴庆门,而今兴庆宫向南开 的大门在唐代称为通阳门。 从整体布局来看,兴庆宫中间有一座东西向的隔墙,把 兴庆宫分为两半,而以南半部的园林风光为最美。 这里有龙堂、长庆轩、沉香亭、 华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等高大建筑物,环绕一泓碧水的龙池,湖广楼色相会,犹 如仙境。相传龙池中曾大量种植荷花、菱角和各种藻类的隐华植物,池南岸还重有 可解酒性的醒醉草。 兴庆宫的北半部宫殿巍峨,南熏殿、长兴殿、大同殿隐没林中, 各有千秋,别具一格。

中老年人的锻炼“新宠”兴庆宫公园里的网毽队踢出强健身体和友情

中老年人的锻炼“新宠”兴庆宫公园里的网毽队踢出强健身体和友情西安市兴庆宫公园里的网毽“新宠”

年龄从40多岁到近70岁,他们五年来几乎每天都到兴庆宫公园踢网毽。对他们来说,踢网毽最大的魅力是快乐。

踢网毽能让大家都参与其中

团队氛围谦虚友善

10月8日,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市兴庆宫公园。抬腿、跳跃、转身……大爷大妈们动作灵活,毽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58岁的李女士家住公园附近,2001年她去河南洛阳,第一次见到有人踢网毽,“十几年前,我和妈妈在兴庆公园晨练,她喜欢唱歌,每天都在沉香亭那边,刚好跟前有人踢毽子,我也就慢慢地跟着踢了。”她说,刚开始踢大白毽,认识了很多来锻炼的人,从2017年起,大家就一起踢网毽了。

除了雨天无法活动,每天上午8时,李女士就来到兴庆宫公园,“8点到10点,过来踢围毽,两个人能踢,四个人也能踢,互相传着踢,保持毽子不落地。网毽需要场地,一般10点多打羽毛球的结束了,空出场地后,我们就搭网进行友谊赛训练。”她表示,踢网毽相对别的运动来说,门槛要低很多,谁都能学,也没什么费用,“羽毛球刮风就有影响,我们这风不大照常踢。这两年网毽在西安慢慢普及开来,阎良踢的人多了,水平也都很高。”

李女士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在公园踢网毽,“从大家脸上就能看出来,这种愉悦不是其他事情能带来的,这项运动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她表示,常说保持健康最好的办法是迈开腿,踢网毽就是迈开腿的最佳方式,它最大的魅力就是能让大家都参与其中,“能让大家乐呵,毕竟快乐才是人们幸福生活最需要的。”

除了增强体质外,李女士能一直坚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别的团体运动,场上失利时,常会有人说你刚才没做好之类的,我们在场上,每个人都总说‘怪我怪我’,刚是自己没踢好、没传好,不会去埋怨队友。”团结和谦虚的团队氛围,让大家都能友好相处。

团结友善的气氛还吸引来了很多爱好者。55岁的郝女士接触网毽时间不长,“我才踢了几个月,之前一直是在旁边踢大白毽,他们人不够时我就过来凑数,慢慢就一起玩了。”

“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

44岁的史先生是毽球队队长,他既要负责带队组织大家参加比赛,也是团队赛场上的硬核队员。平时每天都有十几个人来兴庆宫公园训练,场上需要保证有6名队员,双方各3人,毽球在一方场内落地或出界,则另一方得分,三局两胜,一局15分。队员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我是我们队伍中的年轻人,今天场上年纪最大的68岁,也踢了很多年了。”

“在公园踢毽子已经有十来年了,网毽大概五六年的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快乐。”林先生今年63岁,退休后,兴庆宫公园成了他常来的地方,“以前我打羽毛球,后来觉得踢毽子有趣就加了进来,起初是看别人踢,了解规则后开始自己练习,随着时间推移身边的网毽爱好者越来越多。”他表示,现在身边的网毽爱好者有20余人,大家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最大的近70岁,上午9点多过来踢毽子,一直到11时结束。“我们通过毽球相识并且成为好友,大家不仅会经常结伴旅游散心,还会组织着一起去参加陕西省的毽球联赛,名次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林先生介绍,网毽这项运动规则类似于羽毛球和排球,踢法则类似于足球,不仅全身上下都能锻炼到,还能锻炼人的眼力和反应能力,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一项运动,虽然公园中踢毽子的大多为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大学生、年轻小伙小姑娘加入其中,增添了不少活力。

“大家在说说笑笑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这也是林先生等爱好者喜欢毽球的原因所在。 华商报记者 佘欣 于震/文 强军/图

标签: 西安中老年娱乐项目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