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乐园「民乐园」

admin 600 0

西安有个民乐园,曾经还有一个民乐园公交站,可以说西安人知道民乐园的不少,但真正了解民乐园的西安人并不多。让很多西安人想不到的是很多外地人竟然直到西安有个地方叫民乐园。

很多人坐火车到西安以后,出火车站第一站叫五路口,第二站就是民乐园。反过来,如果要坐火车离开西安,倒数第二站是五路口,倒数第三站就是民乐园。

要不是有民乐园公交站,很多八零后以后的西安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西安曾经还有一个民乐园。

民国元年,西安辛亥革命光复,当时陕西督军张凤翙利用拆除满城开辟东大街和北大街,并利用拆了满城残余房屋的砖石木料在东大街修了两层木质街楼。陆建章督陕以后,以每院250两银票的价格,将东大街两边的房产全部拍卖,后来贪污了全部房款。

1942年,东大街以北的东西向八条路分别以崇字打头,以孝、悌、忠、信、礼、義、廉、耻八个字命名,依次叫做崇孝路、崇悌路、崇忠路、崇信路、崇礼路、崇義路、崇廉路、崇耻路。

1935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西安火车站对面的尚仁路改名中正路,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尚仁路更名“解放路”。

1921年冯玉祥将军第一次率军来到西安的时候,看到满城人烟稀少,大片的废墟荒草丛生,冯将军为了把这片区域建成一个繁荣的新市区,主持修建了"民乐园"。

1927年,冯玉祥将满城中原来满城里边明秦王府的区域改名“红城”,同时把省政府搬了过去改名“新城”,也就是现在的新城广场和陕西省政府区域。另外,冯玉祥为了安全起见,他把自己的部队驻扎在原满城八旗兵的军营,也就是新城广场东边后来的民乐园。

西安民乐园「民乐园」

民国1928年,关中大旱,陕西遇到了“(民国)十八年遭年景”(大灾荒)。

为了赈济灾民,冯玉祥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在军营这一块修建集贸市场,先盖了10院住房,灾民、贫民都可以免费申请入住,兴建市场的贫民每天每一个人给发一斤半米面,并在市场内修建了一所可容纳几百人的“民乐园大礼堂”。

围绕着礼堂修建了许多店铺,设想以民乐园为中心,逐渐发展,形成一个新的市场。

1926年冯玉祥取"与民同乐"之义改名民乐园,并亲笔题字。

1928年,民乐园建成,建围墙如堡,四周有砖结构三孔拱门四个,门额由宋哲元题"民乐园"。冯玉祥的部队离开陕西以后民乐园变成骡马市场和"夜市"。

1934年之前,南院门一直是西安最大的商业中心,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之前,西安城里的商业区开始从南院门向东北方向的解放路、东大街一带转移。1934年张子谊等人创建了"民生市场"。凭借靠近陇海铁路西安火车站的优势,解放路——东大街很快发展成民国时期西安城里的新兴商业区。新的商号不断落户,很多西安的老字号也都随城市商业中心的变迁陆续东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西安作为战略后方,相对稳定,沦陷区的难民便大量拥入西安,解放路、东大街区域的人口不断增长,民乐园地区尤其聚集了很多逃难来的河南人,他们利用这个聚集地各展所长,做起小本买卖。

在当时那些逃难落脚民乐园的人中,也有很多文化人,豫剧也因此在民乐园的红火延续很久,在那些人当中最有名的就是有“现代豫剧之父”之称的樊粹庭。樊粹庭是河南遂平人,原本是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日军占领开封后,在民国29年(1940年),樊粹庭率领着豫剧狮吼剧团从河南来到西安,在民乐园这片旅陕豫籍人聚居的新市区中扎下根来。

另外,抗日战争时期,豫剧名家常香玉也曾到民乐园演出过。

1961年5月,狮吼剧团和民众豫剧团合并,成为西安市豫剧团。至今,在东新街附近的小区里打听,还有老人能够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假婿乘龙》在剧场演出时一票难求的火爆场景,豫剧戏迷们费尽心思托关系、走后门,就为买一张戏票。随着看戏的人越来越多,后来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民乐园的商业发展。过去,在剧场外边,卖花生瓜子的、卖糖葫芦的、买烟的就有不少,后来,民乐园一带逐渐成为当时西安城最繁华的商业集市之一。

从1935年到1945年,十年时间,西安的人口从15万增长到了49万,当年的人口增速是31.2%。民生市场背后西安火车站,每日来往人口无数,一时批发兼零售两用,客流不断,一天比一天红火。

陕西兴平人张子宜早年兴办过民国时陕西最早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精业染织公司,因在战乱时期收养了上万孤儿,当时正担任西安孤儿教养院院长,因此在西安社会上威望很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躲避日本飞机轰炸,张子宜将之前张凤秽、陆承武(陆建章儿子)等人支持下成立的解放路民乐园北边孤儿院里的孤儿转移到了秦岭山脚下的太乙宫。

1946年5月,张子宜给当时的西安市长张丹柏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他想要在西安城中创办一家新市场。

在信中他说到孤儿院南边与民乐园毗连的崇悌路(今现在的西安市解放路两侧的东二路——西二路),每天从早到晚商人云集,摊贩遍地,摆摊做生意的经常把路都堵住了,每天因也通行发生争端都有好几起,附近的交通贸易十分混乱……不但有碍市容,而且也不是城市发展商业之道。

他提议认为如果孤儿院老院子的那一块空地办成市场,把崇悌路的摊贩都集中到院子里边,将摊贩集中管理,即可以避免街道上混乱的现状、增进商人之便利,收入又可以补贴孤儿的教养费用,所收租金全部用作孤儿院的日常运营。

既能解决占道经营,又可以提高政府的税收,市长张丹柏随后就派市政府建设科、登记股对崇悌路一带摊贩进行摸底登记,丈量孤儿院旧址面积,将这一带商贩全部集中到原来的孤儿院老院子里边形成了一个新市场。张子宜给新建的市场取了名字叫做“民生市场”,也就是民生百货的前身。

当时兴建的新市场四方场地,门面房和青砖柜台,齐整有序。

1946年,距离陇海铁路西安段正式通车刚好十年,西安已经成了西北物资集散中转重地,商贾云集。铁路带来了现代文明,西安的马路上汽车多了起来,民乐园的大戏院里增设了电影放映室。

1959年建成的苏式建筑,替代了过去的民生市场,所以人们说起民生百货的品牌历史一般都会从1959年算起。

民生百货

经过50年代公私合营以后,曾经民生市场的一部分商户进入到新成立的百货大楼做了员工。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乐园、民生百货大楼连同解放路一起,形成了上世纪西北第一金街,也成了西安最繁华的地方。

“高跟皮鞋洋袜子,走路像个贼娃子”,曾经西安无数人口头上挂着的顺口溜其实就是说那些从商场里边出来穿高跟鞋和丝袜的时髦女性的,曾经因为有钱人少物资匮乏,那样打扮的人走在路上就会显得非常另类,所以那个话也就从六十年代一直说到了九十年代。

1990年直到1997年前后民生百货大楼在电视上的广告“诚招天下客,情从民生来”可以说是八零后以上的西安人曾经印象最深的广告词之一,因为那个年代电视一共才有八个频道,民生百货冠名的民生影院栏目每天都会在电视上播出非常精彩的电影。

如今的东新街夜市可以说是西安最早、红火时间最长的夜市,从一定程度说也是伴随着民乐园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大老远去吃夜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民乐园的商户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转型,之后的民乐园进入了另一个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民乐园的发展早已不局限在当初四四方方的围墙内。我们现在常说的民乐园地区,其实就是民乐园向东向北扩散而来的。现在说的民乐园地区和1928年创建的民乐园并不是一个概念,是指民乐园以及由解放路至尚勤路、从东新街由南向北到东五路的区域。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机逐渐开始普及,人们的娱乐方式日渐增多,民乐园剧场也从那时候渐渐冷清下来,豫剧演出越来越少,剧场一度还被改成了电影院,但即使剧院改称电影院也仍然没能阻止民乐园的衰落。这时候的民乐园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已经显得非常破旧,四座大门也遭到严重破坏,几个门的侧门洞都被堵住,或住人或开店,曾经高大的门头变得残缺破烂,顶上长起了杂草。其中的西门和南门相对保存的还好一点,北门只剩两根柱子。大门里面搭建严重,其中的通道因为私搭乱建变得七拐八绕。到了2000年以后,民乐园地区成了西安城里市容环境最差的棚户区之一。居民们住在低矮破烂的房子里,使用着旱厕和公共水龙头,沿街的房子因为装修及时还好一些,里边那些巷道里的房子破破烂烂,与现代化的城市繁华显得格格不入,很多到西安的外地人一下火车沿着解放路走到民乐园都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民乐园逐渐开始影响到了西安的市容市貌。

以前在大差市北边有个公交车站就叫民乐园,离开学校去新疆、去东北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说自己曾经在解放路民乐园买过啥,说解放路民乐园很繁华,我也知道民乐园的公交站,可在我上学的时候,每次从民乐园公交站经过,奇怪的一直就是找不到民乐园在哪里,从我上学到离开西安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十多年吧!如果不是后来翻阅了大量史料,民乐园在哪里、是个干啥的地方都成了我心中一个放不下的疑问。

2000以后,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民乐园地区在近些年分期进行了拆迁改造——破旧不全的拱门拆了,装满无数人快乐记忆的剧场拆了,狭小拥挤、脏乱不堪的棚户瓦房也拆了……

拆迁改造之后,万达集团打造了如今的民乐园万达。曾经的民乐园除了民乐园步行街和民乐园万达的名字之外几乎变成了万达广场,原先从解放路可以直通到城墙根的东三路、东四路也都因为民乐园万达的建成变成了半截路,尚勤路到解放路之间的部分在万达广场建成以后才变成了步行街。

除了东三路东四路以外,尚俭路从东新街到东五路之间的部分也是在万达广场建成以后变成了步行街,就连东新街上原来尚俭路上的民乐园步行街石牌坊上的字还曾一度被改成了金融一条街。

八九十年历史的民乐园,可以说除了名字已经不复存在了,再说起民乐园的时候,真正能说出来个一二三的或许只剩下那些早些年在附近生活的老人,随着那些老人的离世民乐园也许会慢慢的从西安人的记忆里逐渐成为历史。

标签: 西安玩丝袜的地方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