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遗产日
普及非遗知识
展示非遗保护传承
今天是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各种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一起来瞧瞧吧!
6月11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陵前广场举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石峁遗址、太平遗址)考古成果视频展示;
“流风遗躅——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展”揭幕;
“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活动中
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成果展示
相关的议程
成为关注焦点
尤其是文物保护中的
“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
“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临时固型提取及其保护技术”
更是让市民大开眼界!
秦陵百戏俑坑出土的
“仰卧俑”修复完成
6月11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出土于秦陵百戏俑坑的28号俑日前已完成修复,不同于之前出土的较为常见的站姿或坐姿陶俑,28号俑呈现出仰卧姿态,工作人员暂时将其称为“仰卧俑”。
据悉,“仰卧俑”所在的K9901陪葬坑于1999年试掘, 于2011 年至2013年对该坑进行了整体重新发掘,共出土彩绘陶俑近30件,目前共修复25件。由于其出土的陶俑与兵马俑有着较大的差别,学术界推测这些陶俑是为秦代宫廷提供百戏表演的百戏俑,该陪葬坑暂定名为“百戏俑坑”。与秦兵马俑坑象征着军阵的内涵所不同的是,百戏俑坑是象征秦代宫廷娱乐杂技的机构。
28号俑出土于百戏俑陪葬坑中部,发掘时严重破坏残破,由72块残片、12片残渣组成,其头部及双手缺失,保护修复共历时9个多月,修复完成后俑身通长154厘米,重101.4公斤,修复与展示极具难度。
据介绍,由于28号俑腹部和背部内壁的裂隙较大,为保证陶俑修复及展示的安全性,在内壁用纱布加环氧树脂胶黏剂进行加固处理。考虑到后期的可操作性,目前上半身与下半身暂未黏接,主要原因是腰部弧度较大,且是一处较明显的受力点,如黏接后在以后的搬运、移动过程中,稍有震动、晃动,很有可能会导致腰部损坏。另外,由于百戏俑被严重扰动,28号俑的俑头、双手暂时无法确定,考虑到如果后期拼对出该俑的俑头及双手,腰部黏接会对后期修复工作造成影响,形成二次破坏。因此腰部暂不黏接。
经过反复设计和调整,修复人员为其特别定制了展示支架,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了28号俑的独特姿态。修复人员在28号俑的保护修复中还发现了一些独特的制作印记,包括腹部表面彩绘之上有一处三连指手指纹的痕迹;双臂发现有明显的夹纻痕迹;以及在膝盖处有二次覆泥痕迹,这些都为后期研究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线索。
活动提到的
石峁遗址、太平遗址
“流风遗躅——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展”
你了解多少呢?
往下看
石峁遗址
太平遗址
“流风遗躅——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展”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流风遗躅——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展“今天(11日)在秦陵博物院开幕。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侯国都城聚落遗址,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展为期4个月,分为“豫章海昏”“王侯威仪”“儒风南阜”3个篇章。第1篇章由汉豫章郡、海昏侯国和刘贺世家3个单元组成;第2篇章由车辚马啸、礼乐宴飨、衣妆盛饰、堆金聚币和闲情雅趣5个部分组成。从海昏侯国、刘贺世家、刘贺墓葬等多维度解读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文明。
展览展出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珍贵文物128件(组),包含金器、玉器、青铜器等多个品类,其中包括备受瞩目的马蹄金、麟趾金,珍贵的鎏金青铜编纽钟更是成套外展,一套14件纽钟大小不一、排列有序,前13件均有精美鎏金纹饰,再现西汉礼乐制度。另外,展品中的青铜当卢、鎏金青铜当卢、筒形青铜器、青铜量、青铜博山炉、青铜剑等8件珍贵文物刚刚修复完成,是首次对外展出。
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出土文物是汉朝鼎盛时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本次外展陕西与秦始皇帝陵出土文物同馆展出,不仅是地域间的文明对话,更是秦汉文化的交相辉映,可以说是秦汉文化跨越地域的相聚融合。
陕西省非遗购物节
暨西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6月11日上午,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非遗购物节暨西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区启幕,来自陕西省各市县的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汇聚一堂,为游客献上一场别有滋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
记者在非遗工坊集市产品区看到,现场展示了关中事酒酿造技艺、西安剪纸、长安泥塑、西秦刺绣“中华老字号”同盛祥、德懋恭还有蒲城麦秆画、佳县庙宇木雕雕刻技艺等30家非遗工坊及传统非遗类项目,让人眼花缭乱、印象深刻。活动期间,各个展位上还有缤纷精美的非遗工艺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
除了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主办方还开展了“寻非遗踪迹,品非遗成果”“话非遗传承,赏匠心文化”“购非遗好物,助乡村振兴”等线上活动。
西安大明宫举办主题活动
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6月11日,由西安市文物局,西安曲江新区、未央区、长安区教育局指导,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主办,陕西省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承办的“宫廷之音·千宫回响”“文华昭昭·探寻唐宫”系列主题活动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办。
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和长安区第三小学的学生共同演奏了何家营鼓乐。作为唐朝的“交响乐”,何家营鼓乐因其高扬、奔放、浑厚的音乐风格深受市民群众的喜爱。
精致的唐代妆容和服饰、曼妙的舞姿……由曲江二小的同学们带来的舞蹈情景剧《浮绘长安》,引得观众连声喝彩,赢得了阵阵掌声。
近年来
西安市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
都做了哪些工作?
往下看!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西安市明确“文保优先”的工作原则,不断提升考古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推进主动性考古工作,太平遗址、秦东陵一号陵园、江村大墓等重要考古发掘项目有序开展。
杨官寨遗址、栎阳城遗址、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丰镐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始皇陵、唐大明宫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些考古成果也为西安文物保护工作“夯实了”底气。
文物保护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近年来,我市稳步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注重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加强濒危文物的抢救保护与修缮,市文物局先后组织实施西安城墙、钟楼、圣寿寺塔、小雁塔荐福寺明清建筑群、鄠邑区公输堂、隋唐长安城中轴线重点遗址群等一批重要文物保护工程。
同时,推进西安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库建设,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重点加强重要田野文物巡护和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物消防工程、安防工程、防雷工程和文物建筑抢险维修工程、基层文物库房达标工程,确保文物安全。
在博物馆之城建设方面,西安市也利用先天优势,加快博物馆品质建设步伐。全市目前拥有各类博物馆159座,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骨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门类新颖齐全、布局科学合理、富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探索构建了以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杜陵遗址公园、大唐西市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大遗址保护“西安模式”。
近年来,我市持续提升汉长安城未央宫等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水平,汉长安城未央宫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
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明德门遗址公园建成开放,钟楼、西安城墙等一批文物保护工程稳步实施。
来源:西安发布
标签: 西安泥塑玩的地方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