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admin 452 0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王朝统治时,投笔从戎,通过组建湘军,掌握地方大权,到1863年湘军攻下南京后,曾国藩已经控制了整个统治集团,就军事实力而言, 他比清政府已经超出了很多,他当时有三十万的军队可以直接调动,其中曾国签率领了 五万多人的嫡系原湘军,李鸿章的五万淮军也都会听他的指挥;还有左宗棠的楚军,关 键时刻,也都不会干涉他的行动。 而清政府呢?僧格林沁是清政府军事力量的主要支 柱,可他的部队已被北方的抢军死死地牵制住,根本动弹不得。若曾国藩振臂一呼,在 13819世纪60年代从满朝人的手中夺回统治权,应当说并不困难,但曾国藩除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同意朝廷的做法之外,却没有实质性的反朝廷的行动。 而且,曾国藩在攻下南京后,便把大批的湘军都裁撤了,朝廷因此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对这些问题,正史中除了讲他如何对朝廷忠心不二外,别的也没有什么了。但事实上,曾国藩没有接受其弟曾国荃以及一些下属的意见而拒绝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曾国藩为何拒不称帝?一般归结为三点原因:忠君报国思想、条件不成熟和为了统一。 曾国藩满脑子的忠君报国思想,深受晚清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他起兵就是为了保卫地主阶级利益,保卫清朝,保卫明教。 他的个人追求就是做个中兴名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相较其余两个原因,条件不成熟,即“势所不能”,似乎更有说服力。曾国藩即使想当皇帝,时势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当时清政府虽衰落,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拥有一支强大的以骑兵为主的军队。 而且湘军攻陷天京后,人心思归,战斗力锐减。最关键的一条,湘军起兵是以“保卫儒教”和“忠君保国”为号召,一旦曾国藩称帝,很可能湘军要成为众矢之的。再说,也没有所谓“友邦”的帮助,曾国藩称帝未必能得到国际承认。 他对满人的朝廷认识得再清楚不过了。而且朝廷对于汉人的防范,尤其是防范那些握有重兵的汉人,却是老谋深算、戒备森严的。咸丰帝询问王世全赠剑事,衡州出兵前夕降二级处分,刚刚接到鄂抚的任命却又把他撤掉了。 德音杭布由盛京派到军营,多隆阿从金陵来到武昌,这些事时时存在于曾国藩脑海中,并时常冒出来,将他的心刺痛。 眼下虽然湘军兵力在苏、浙、赣、皖南等处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官文、冯子材、都兴阿等环伺四周,尤其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在防范着他。 所有这一切,似乎早就是为着防备湘军而部署的,只等湘军一有反叛端倪,他们就会马上围过来。还有左宗棠、沈葆桢,位列督抚,有着显赫的功绩,早就对曾国藩感到不满了,而朝廷竭力笼络,使他们之间出现矛盾,从而达到分化的目的。 可以说,曾国藩手中自从掌握了几千团勇,朝廷便时时戒备着他,到现在对他的防备不但没有减弱,随着他的名声和功劳的隆盛反而越来越强了。倘若与朝廷分庭抗礼,湘军内部的人首先就会出来反对,而这人一定便是目空一切、睥睨天下的左宗棠。 曾国藩心想,老九的头脑未免有些简单,论打仗,不但老九比不上左宗棠,眼下海内将才,没有人能够对付得了他。 到那时,左宗棠的形势是极为有利的,集全国之粮饷兵力,消灭曾氏家族的湘军,这可曾国藩_比消灭太平军容易多了。 这一点上,比起其和曾国签来说,高明万分。当然,曾国藩真称帝的话,势必会引起社会动荡,各地又要出现割据的局面,天下统一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因而从客观上说,曾国藩拒不称帝也是一件好事。 。

你见过哪些真正的现世报

现世报
经常行善的人,一定会有善报的;不做善事的人,肯定得不到善报。
实际上,因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一句话叫现世报。什么叫现世报?现世报就是当一个人做了一件坏事情的时候,已经等不到下辈子来报应了,因为罪恶太大、孽障太深,所以,马上就要报应。同样,如果一个人做了太多的好事,也会现世报。善因种得很多的时候,报给你的善力和因缘果报的愿力就越大,人就会得到马上想拥有的好事情。举个例子,过去如果某个人想中状元,天天苦读,但是要到10年后才能够参加考 试。这也是现世报,因为读书好,10年后科举考 试就能够中状元了。读书不好,考不上状元,也是今世的报应。
现在的天灾人 祸不断,大家知道,这都是我们的共业所为。什么叫共业?共业就是大家共同制 造和产生的一种业障。如果大家都在做善事,国 家也在做善事,那么,这个共业就是善共业。如果大家都在做坏事,全世界的人都在破 坏生态平衡,都在杀动物、杀 人,都在作 恶  事,这样所产生的就是恶共业。所以我们在新的一年中,要让更多的人接受佛法,接受共业这个理念,让大家多做善事,就如佛法界所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凡是恶的东西我们都不要去做,凡是善良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做。
台长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因果。大家知道,因果定律,天地所为。就是说因果二字,遍及世间、出世及天地一切诸法。因果涉及到出世法和入世法,是我们人间、地府和天上的一切诸法。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因果的。比如我们现在学佛 学 法,等到我们走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是菩萨了。如果我们在人间做恶 事,等到我们死的时候,就会变成恶 鬼。因和果不仅在今世,它在任何世和任何法 门都是定律,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并不是说只有佛教讲因果,所有的宗 教和法 门都是讲因果的,因为因果是天地之道理。
在世法为什么乐此不疲地强调因果呢?因为因果能够唤 醒众生的良心和本性。当你知道你今天种下这个因后,一定会有果,你就不敢随便去种这个因了。我们学佛 学 法要懂得因果。为什么今天我吃苦?为什么今天我享福?这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其实在儒家的书籍中,很早就有明白的训示。积善余庆,积不善为余殃。多做善事的人,家里就会有开心的事情;如果不做善事,家里经常会倒霉的。很多书上说,做善降祥,做不善降殃。就是说,当一个人做善事的时候,会有吉祥和福 分降临;当一个人做恶 事的时候,就孕育着倒霉的事情和灾 祸的发生了。用现代话来讲,就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常行善的人,一定会有善报的;不做善事的人,肯定得不到善报。
实际上,因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一句话叫现世报。什么叫现世报?现世报就是当一个人做了一件坏事情的时候,已经等不到下辈子来报应了,因为罪恶太大、孽障太深,所以,马上就要报应。同样,如果一个人做了太多的好事,也会现世报。善因种得很多的时候,报给你的善力和因缘果报的愿力就越大,人就会得到马上想拥有的好事情。举个例子,过去如果某个人想中状元,天天苦读,但是要到10年后才能够参加考 试。这也是现世报,因为读书好,10年后科举考 试就能够中状元了。读书不好,考不上状元,也是今世的报应。
根据《春秋》、《左氏》记载,这个世界上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的事情,都是因果的真   实记录,让我们后世人诵其书,安其乐,知福祸之无常。我们现在的人,顺着因果在做事情,生活在因果之间。因为前世做坏事了,这辈子在人间就会嚐到恶 果。如果种了好的因,就会有好的果报,凛然于祸福之无常,在祸福的无常中生活着,报应丝毫不爽。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要自己奋斗一番的,要修点福、积点德。那么下等愚蠢的人,等他们做了鬼,才知道以后不能够做坏事情。很多人虽然很笨,但是也害怕因果,不敢做恶 事。我们人更要明白这些道理,我们要做上智者呢,还是做下愚者呢?
因果,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懂得因果的人,就是在心中已经设立了一道防线,能够维护自己的心不去作 恶 事。这道防线是守住自己的良心和本性,不去做恶  事,足以保持国 家和名族的繁荣和稳定,这是一些国 家的政 策法 律有时都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因果能够帮助做到。所以世间盛出圣 人,帮助众生摆脱苦恼。自古以来,国 家兴衰之关键,就是要让老百 姓多多知道因果。人人懂得因果,这个民 族就有救了。
大至世界,小至国 家,再小至家庭,有谁离得开因果?因果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今天所付出的一切,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有结果。懂得这个道理,坏人不敢再做坏事了,好人会充满热情地继续做好事。因果丝毫不爽。现在的世道,人的心已经暴戾到了极点,每个人心里只有钱,没有良心,不讲道 德,犹如人的心已经溺毙。很多人不懂因果,所以才敢做坏事。很多人不懂得杀
人偿命,才会去杀 人,不知道种了这个因,一定会有相应的果。今天你在背后讲了别人,你一定会在背后被别人讲的;今天你打了别人的小报告,你一定会被别人打小报告的;今天你打了老婆,老婆一定会报复你的;你今天对老公好了,你所受的果报就会是善报。
听众朋友,因果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果就是你今天所做的事情,你今天所想的事情,你今天所思考的事情,还有你今天所说的事情。所有的这些,一定会有一个结果的。我们经常劝人不要去动因果,就是这个道理。台长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好好懂因果,不要去动因果。佛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就是说,佛菩萨畏惧因,是因为佛菩萨做某件事情前,就知道这件事情的结果了。如果果不好,就不会去造这个因。而众生畏果,就是说众生不明白道理,做某件事情时,没有考虑后果,所以不能够得到善果,因为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已经忘记了正在形成的这个果。
你今天害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害自己。你今天做好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和改善自己的命运。所以,台长希望众生能够多多地懂得因果,明白道理。不明白道理的人,是很可怜的。只知道因,不知道果的人,也是非常可怜的。我们在劝诫别人时经常讲一句话,“你要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啊?”“我不怕。”等到他被抓紧监狱的时候,等到他被 判 刑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我种的这个因,得到的是这个果啊。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悔之晚矣。听众朋友,台长今天的白话佛 法节目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好好地去理解,要明白,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因果,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因果之中。

你见过这些奇奇怪怪的“当官称帝”手游吗?

你见过这些奇奇怪怪的“当官称帝”手游吗?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1张

3位姑娘如花似玉,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这是如今遍地开花的“当官称帝”手游当中常见的宣传手法,你未必真的玩过这些游戏,但你一定见过它们铺天盖地的广告推广,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过这样的动图故事。不过,别急着点“下载”,这些游戏可不一定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我在苹果游戏排行榜上发现了4个一模一样的游戏,但这还不是全部

在App Store模拟类游戏前200位榜单上,《官人别酱紫》《一品官老爷》《九品小县令2》和《皇帝的后宫》看起来就像是一母同胞的四兄弟,或许只有专精于《大家来找茬》的玩家才能分辨出它们有什么不同。

这些游戏大致采用策略加模拟经营的玩法:以主角身份为官员为例(当然,主角还可以是皇帝、总裁、黑老大等),游戏内存有四大基本属性和两种重要资源,属性分别为“商业”“农业”“政治”“军事”,资源则是现存银两和当前兵力。

每隔一段时间,玩家可在游戏中征集银两、粮食和士兵,此时,商业值等于银两征收数量,农业值决定粮食是否富余,政治值反映征兵多少,而军事则和当前兵力一同影响关卡的战斗结果——对了,这些游戏是需要你去战斗的,战斗目标从讨伐逆贼到和街头混混打架不等,即使扮演皇帝也要亲躬下场。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2张

关卡剧情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跟各种不知为何要与你作对的军团打架”,我身为一个皇帝,在剧情中正在被一个街头混混陷害,而这群混混不知道从哪弄来了百万雄师

4项基本属性的加总被称为“势力值”,而通过关卡(需要消耗士兵)和每日任务会给予玩家“功绩值”,积攒“势力值”或“功绩值”到一定程度,你操控的角色就可以升官了。

以上4项基本属性又可以通过“门客”“红颜”和“子女”等子系统来提升,门客升级需要银两,红颜升级需要的则是亲密度……换言之,想要升官发财,就得出卖身体,和佳人共度良宵。

在一番欲说还休、半遮半露,充满遐想余地的黑屏后,系统就会跳出来一个界面,满怀喜悦地通知你:“恭喜大人,您喜得贵子(千金)啦!”

既然生出了孩子,放在那里不管也显然不妥。长着长着,孩子们到了年纪,怀春慕艾之际,门客悄摸摸地呈报官老爷,新一轮的韭菜成熟啦。老爷闻言喜形于色:“孩子们终于可以配种……哦不,成婚啦!”

一分钟后,孩子们的信息被放上大型征婚交友平台,等着游戏里的其他玩家(也就是其他皇帝或者官老爷)前来挑选。若是两位玩家看对了眼,双方只需向游戏平台奉上些许薄礼,从没见过彼此的少爷、小姐就会被凑作一对,送入洞房。

孩子视资质高低会有属性值的差异,而成婚之后的夫妻会给两边亲家同时提供属性加成。因此,“门当户对”在游戏中是默认潜规则,每个玩家都想给自家儿女寻找一个属性更高的结婚对象。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3张

来相亲的对象都还不如自家养成的孩子……你1700属性的女儿,凭什么嫁给我2000属性的儿子?

等等,那广告里常见的“凿壁偷光”“审问女囚”这样有吸引力的场景呢?其实一旦进入游戏,你就会发现人家内容还挺正经的。在许多游戏的开场剧情中,会花费大约半分钟时间描述主角家境如何穷困窘迫,但“凿壁偷光”你就想多了。“审问囚犯”倒的确是有的,只不过不是女囚。囚犯们个个五大三粗,衣着褴褛,和广告中楚楚可怜的美女形象相去甚远——总之,你没法说这完全是弄虚作假,但它们肯定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4张

这位跪下的大哥,实话说,我并没有什么兴趣去教育你……

虽然市面上这类游戏品貌繁多,听上去都很有吸引力,但真正玩起来,绝大多数游戏就只是把其他手游中的系统和玩法换了个名字。例如,假若玩家扮演的是一位皇帝,“红颜”就叫做“后妃”,“门客”就叫做“大臣”;假如玩家志在成为一名总裁,“红颜”简单直白地更名为“美女”,“门客”就变成了“员工”——总之,都是同一套东西的换皮罢了。

针对同一套系统,厂商们想出了不同的换皮办法

游戏厂商们的思维十分开放:在相同的系统玩法下,不一定非得当皇帝或者做官员,完全可以让玩家干点别的什么。我大致翻了翻苹果商店,找出了庞大换皮家族的部分成员。根据玩家在游戏中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可列出表格如下: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5张

手游“家族树”的其中一角

它们中的一部分是全然的换皮之作,剧情结构、人物关系、玩法系统丝毫未动,另一些(如《宫廷秘传》《极品万岁爷》等)在保留原有系统核心的同时置换了所有美术资源,并且加入了一些其他玩法,这让它们在同质化的浪潮中和同行相比还存在一些差异性。

如果只有一个游戏采用类似的玩法,它可能在当今的游戏市场中还算不上坏,碎片化的操作时间、简单易用的玩法和富有吸引力的红颜、门客、收集系统至少值得一个不错的分数,但当一大群玩法类似、风格接近的游戏一拥而上抢占应用市场时,这就变味了。

追根溯源,这一类“当官称帝”手游和它们无法厘清关系的先祖们或许是受到了一款DOS时代老游戏——《皇帝》的影响。这款游戏发行于1998年,游戏内玩法重点在于“皇帝养成”,可以提升皇帝的“武力”“才艺”“魅力”等属性值,当然,也可以通过科举和选秀收集大臣和妃子。它可能是2013年的手机游戏《我在大清当皇帝》(曾用名《皇上吉祥》)的最初灵感来源。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6张

现在贴吧里还有不少活跃用户,讨论着这款上世纪的老游戏

最近两三年来,基于这套系统改制而成的游戏迎来了一次大爆发。这或许是因为,终于有人发现,用“官场模拟”的皮套上皇帝系统,可能会更受市场欢迎。例如,《叫我官老爷》将九品官职拆出十八层进阶置入游戏内,不得不说,这极大地增加了玩家的目的性和养成快感。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7张

“当官称帝”类游戏App图标放到一起,可以组起一盘连连看

随后,为了让游戏看起来和同类竞品并非全然相同,厂商们费尽心思,开发出了同一套系统内核的不同打开方式,但是,在完全相同的玩法逻辑下,强行适配不同的游戏设定、美术资源和剧情架构,常常会导致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游戏场景。作为皇帝,后宫三千、子嗣丰盈当然是合乎逻辑的,但一位初进宫没有多久的宫女,拥有几百个儿女就显得过于魔幻。于是,在一些游戏里,亲生只好改做收徒——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在宫内受尽欺压的女官,却在宫外和权贵知己共同拥有好几打徒弟的奇怪景象。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8张

把自家夫人册封为“花魁”,未免有些古怪。我翻回主界面确认了好几遍,自己的确在扮演一位县令

由于赶工或相关知识的缺乏(又或许是开发商根本就不在意这些),游戏中的常识性错误比比皆是,大唐皇帝剃上满清光头都难以称得上新鲜。为了圆上“我的妻子要给我的属下加属性”这怎么看怎么满头泛绿光的设定,在《极品万岁爷》中,满朝文武凭空多出了才色兼备的亲姐妹。要是大臣不幸已经白发苍苍,年龄实在无法匹配,还能扯上“义女”设定充数。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9张

相比起来,将马可·波罗和苏菲·玛索认作一家显得十分合理——毕竟他们都是外国人

游戏同质化:从剧情叙事到产品命名连连撞车

学者Christopher Booker在2004年出版的著作《7种基本情节:我们为什么讲故事》(The Seven Basic Plots: Why We Tell Stories)中提到,故事的基本情节分为7种,斩妖除魔、白手起家、探寻、远行与回归、喜剧、悲剧与重生。不难看出,这些手游都处在“白手起家”的基本叙事结构之中。我这样形容,其实是有些过于美化它们的叙事逻辑——归根结底,绝大多数手游讲的根本就是同一个故事,美术资源都懒得改一改。

在那些愿意纡尊降贵,更改一下出场人物名字和形象的游戏中,剧情节奏也非常相似。最开始,主角处于某种落魄难堪的境地之中,或是家中遭逢大难、亲人重病离世,或是公司倒闭、企业裁员,但不管主角遇到什么,总有一位红颜知己不离不弃,在最艰难的时节鼓励、支持主角,对主角青眼有加。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10张

冯小怜和冯小玲

手游们的命名自成一派规格,如同成语接龙现场。这一家推出《叫我官老爷》,那一门不甘示弱,拿出《叫我万岁爷》。出于各种原因更名改姓更是家常便饭,《叫我官老爷》先是改名叫《极品芝麻官》,又更名为《一品芝麻官》。前者又催生出了《极品皇帝》和《极品小王爷》,后者则带领着《一品官老爷》奋勇前进。鉴于制作方们对五字命名法的钟爱,手游两两组合后自带对联效果。上联曰“摄政小王爷”,下联云“豪门大总裁”——就差一个横批:“都是换皮”。

由于内容的敏感性,这类游戏时常被App Store 强制下架,但不久后总能靠改名还魂归来。因此,它们在苹果商店、安卓应用市场、社交媒体平台叫的可能根本不是同一个名字。客服顶着《一品官老爷》的称号,解答《全民斩和珅》的问题,最后发现是《一品芝麻官》的玩家走错了片场,这十分有可能发生。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11张

玩家们甚至弄不清楚自己到底玩的是哪款游戏

说到这里,这些游戏为什么会有人玩?

“当官称帝”类手游的成功路数和《传奇》、“养鲲”类病毒式广告颇为相似。先是以“升官发财、拷打女囚”的广告全面撒网,成功吸引玩家进入游戏后,“货不对板”就成了一桩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一款宣称能拷打美女囚犯的游戏里没有女囚”似乎遵循了一条手游业内非常合理的逻辑线,就像养鲲游戏里事实上并没有鲲一样合理。

滚服和不间断的充值活动俨然成为了此类游戏的标配。《极品芝麻官》拥有248个服务器,而这完全算得上克制——它的同行《一品官老爷》和《九品小县令2》分别有634和686个分区。

手游们的财大气粗打动了不少平台,即使平台本身的气质看上去和游戏完全不搭界。知乎上出现了“美女三选一”的营销,《一个官人七个妻》(它和《官人我要》如出一辙,和《极品芝麻官》也只有UI上的些微区别)的宣传上了YouTube的视频广告位。即使这些平台中的部分用户愤怒至极,大声疾呼自己并不是此类手游的目标受众,但广告商的眼光似乎已经无言地做出了证明——并没有商人会在无法吸引用户的地方贴出广告。

如果说《传奇》类页游贩卖的是兄弟义气、青春回忆,“当官称帝”类手游瞄准的就是用户的深层欲望——性与权力欲。不难看出,在此类手游的框架中,女性被标定为可占有、繁衍后代的资源和奖励品,而绝大多数男性则被简化成了征兵界面上排列的数字。他们被一键召来,在某个关卡中成千上万地死去,而这在玩家心目中仅仅只是数字上的损失。

这一类手游们有时会标榜自己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它们创造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历史场景——红粉佳人会聚,赤血英雄来投,这是一个以玩家为中心,致力于满足一切不合理想象而构建的世界。只不过,在涉及到金钱和现实利益时,浮于表面的历史与文化遮罩就会被毫不在乎地抛弃掉。说一千道一万,历史人物和文化称谓只不过是一种符号式的消费品,它们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仅仅只剩下名字的人物究竟能从玩家口袋里掏出多少钱。

不如说,它们想要构建的,是影视剧和小说里时常贩卖的某种幻觉,是《一人我饮酒醉》里的“败帝王我斗苍天,我夺得皇位以成仙”,英雄美人都只不过是权力与臣服关系的具象化,“当官称帝”类游戏本身不存在多少游戏性,愉悦与欣快感更多地来自于玩家的想象——我把这归结为“可互动的意淫小说”。

它们当然有很多受众,从古至今,对观众想象力顺势而为的文化消费品从来不缺少愿意为之大把花钱的人。玩家们一边骂着不合理的设定,一边长期游玩(可能还会往里充钱)。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不是一个孤立的虚拟领域,它始终都处于大环境的浸透之下,“升官发财当皇帝”式游戏的兴盛当然有超大量购买广告渠道的推动力,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对潜在受众心理的把握十分精准,这或许也是发行商们为什么将此类游戏的海外目标放在中华文化圈,而不是欧美地区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曾国藩拒不称帝,原因并不单纯  第12张

王刚老师承包了其中一部分喜感……

学者Christopher A. Paul说:“电子游戏给了玩家机会实现主体定位,成为一个拥有新身份的个体,这使得电子游戏变成一种几乎完美的社会试验场所。”从“当官模拟器”手游的流行中,或许还能窥见一点关于玩家的东西,虚拟世界的封侯拜相、红袖添香,永远是暂时逃避现实世界的一个美梦。

标签: 西安微少爷酒店娱乐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