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皇宫正宫叫什么名字?
一个叫未央宫,是萧何造的,位于当初汉都长安城西南部。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惠帝即位后,开始成为主要宫殿。据记载,未央宫宫城四面各辟一门,东、北两门外筑有阙楼,称东阙、北阙。诸侯来朝,进出东阙;士民上奏,入诣北阙。为利用龙首山丘陵作地基建造。宫内还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等殿,又有殿阁32处。从惠帝开始在未央宫听政。
另一个是长乐宫,因在未央宫之东,汉时又称东宫。为汉高祖五年(前202)在秦兴乐宫基础上修建。2年后建成,高祖从栎阳徙居长乐宫。自惠帝后改为太后所居。据记载,长乐宫“周回二十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东、西两门外筑有阙楼,称东阙、西阙。前殿是宫内主要建筑,殿西有长信、长秋、永寿、永昌等殿。为高帝刘邦听政处,后为太后所居处。
“陕西文物探探探”:未央宫——汉长安城永远的皇宫
“陕西文物探探探”:未央宫——汉长安城永远的皇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双怀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刘振东教授继续作为主讲嘉宾,为网友们从历史和考古两个角度来解读未央宫。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排讲解员梁家浩,现场讲解了遗址公园的相关建设情况。222.8万人次网友观看了这期直播。
1、遗址标志
汉长安城是丝绸之路最早起点、真正起点
实地探访从汉长安城南城墙西侧的西安门外开始。“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标志就在这里。
刘振东教授介绍,2013年前后申遗时因汉长安城面积太大,选取皇宫未央宫区域作为汉长安城的代表做了考古、保护和展示,用未央宫遗址片区申请加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在这里采用古代夯土筑造的形式做了标志。
王双怀教授说,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通亚、欧、非三洲的道路系统,起源于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有人争来争去,有人说在洛阳,有人说在西安。毫无疑问,就是在汉长安城。因为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就是派张骞从这地方走出去,开辟了丝绸之路。所以它是名副其实的起点,是最早的起点。至于后来东汉、隋唐时的都城,应当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或重要节点,而不应是起点。
2、西安门与城墙
城门一门三道中间是驰道 城门内有士兵驻守
过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标志向北走不远,就看到了西安门遗址。
刘振东教授介绍,汉长安城城墙一周长度为25.7公里,每面3座城门,共12座城门,每座城门均为3个门道。12座城门中,未央宫南边的西安门、西边的章城门,长乐宫南边的覆盎门、东边的霸城门,门道之间隔墙宽14米,城门面阔约52米,建筑雄伟壮观,和城内大街没有相连。其他8座跟城内大街相连的城门,门道之间隔墙宽4米,城门面宽约32米。在12座城门中,西安门是最重要的一座城门,因为它是南边的城门且正对皇宫未央宫,所以也建得最为雄伟。
西安门一门三道的形制非常清楚,经考古发掘后做了复原展示。中门道是皇帝专用的驰道,发掘时发现中门道地面非常平整,基本上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其他两侧门道的路面坑洼不平,明显经常被使用。考古发现东门道东侧城墙里面建有一排小房子,应该是住着守城门的士兵。东门道下面埋有大型砖砌的排水涵洞。门道两侧成排的汉代柱础石和门道地坪,通过玻璃视窗还可以看到。宋代以前城墙一般都是用土一层层夯起来的,汉代城墙夯筑质量很好,历经2000多年风雨,地面还保存了将近10米高。
这座门叫西安门,现在的西安市和这座门的名称有无联系?
王双怀教授说,两者之间没有关系。西安这座城市的名称来自于明代,是朱元璋改的。汉长安城南边的三座城门中,中间的门叫安门,这座门在安门之西,所以叫西安门。它和两边的城墙相连接,城墙外面有护城河。护城河和城墙共同构成了皇宫的一个安全系统。在汉长安城南边三个门中,老百姓进出只能走中间的安门。其实长安城南边三个门相比较来说走的人并不多,因为汉长安城虽然是坐北朝南,当时人们的活动和交通要道主要在东西两边。西安门主要是举行礼仪活动时使用。
3、南宫门与宫城
两条东西干道 把未央宫分成三个区域
进了西安门向北走不远,就到了未央宫的南宫门。
刘振东教授介绍,西安门是城墙上的门,南宫门是宫墙上的门。未央宫宫城平面近方形,四周筑宫墙,墙宽8到10米,东西墙长2150米,南北墙长2250米,周长8800米,面积5平方公里,约占都城面积的七分之一。
未央宫四面各辟有一座宫门,称“司马门”或“公车司马门”,守卫宫门的官员称“公车司马令”或“公车令”。东司马门外有驰道,诸侯朝谒天子、皇帝出入宫城均用此门。文武百官则由北司马门进出皇宫。东、北二司马门外还修筑有高大的阙楼。
除了四座正门外,还有若干座“掖门”,如建于北司马门之西的作室门,是宫廷作室中各类工匠出入皇宫的门道。
南宫门遗址2013年做了发掘,形制和规模在地面上做了展示。和西安门相比,南宫门只有一个门道,宽3米多,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它是两重门,两重门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可以驻守士兵,这就更增加了它的防御性。
南宫门连接了宫内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向北可通北宫门。东宫门和西宫门则各连了一条东西向道路。所以未央宫内主要是一条南北干道、两条东西干道。两条东西干道把未央宫分成了三个区域,即北区、中区和南区。中部由前殿和椒房殿构成中心宫殿区,北区是百官衙署所在,南区是皇家园林,有大型人工湖沧池。
4、未央宫的建造与主要宫殿
萧何营建未央宫同年 刘邦曾被匈奴围困白登山
在前殿遗址的南边向北望去,地势逐级抬高。
王双怀教授讲,未央宫前殿遗址是在秦章台宫的基址上建起来的,是一组高台建筑。秦汉以来,古代宫殿都是建在高台上,远远望去非常醒目。
公元前200年,萧何开始主持修建未央宫。当时汉朝初立,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汉初平定异姓王的战争,国家比较穷。皇帝要找四匹毛色相同的马都找不到,大臣进宫有时坐的是牛车。在这种情况下,萧何却把未央宫前殿建造得很豪华,设计规模很大、选用材料很高级。汉高祖刘邦看了以后很不高兴,说你这样做是不是故意想让我挨骂?萧何说宫殿是国家的象征,皇宫只有巍峨壮观才能显示国家的气度,才能显示皇帝的地位。何况现在做不到位,将来再翻修就比较麻烦。后来刘邦就赞同了。
就在开始修建未央宫的同一年,发生了白登之围,这是西汉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当时匈奴人不断入侵,30多万骑兵动不动就攻打山西北部和现在的北京一带,所以汉高祖刘邦决定要去给匈奴一番教训。结果到了平城(山西大同东北)后,却被匈奴人围困于白登山。当时天忽然变冷下雪,有士兵手指头都冻掉了。汉军士兵无衣无食,情况危急。刘邦接受了陈平等人的建议,贿赂匈奴阏氏即王后,送了很多金珠宝贝和美女,表示愿意讲和,甚至愿称臣。匈奴单于觉得他们是远道而来,害怕汉军后续部队赶到有危险,所以就同意了。之后虽然解围,汉高祖心里就落下了病根。直到汉武帝时发动了三次反击匈奴的战争大获全胜,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刘振东教授介绍,未央宫是汉长安城里最重要的宫城,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见证了西汉和新莽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
因前殿遗址在地面上有很大的台基,上世纪六十年代通过考古勘探又找到了未央宫的宫墙,就把未央宫的位置和规模确定了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经过十年大规模考古勘探和重点发掘,考古人员对未央宫的宫室建筑基本有了全面了解。
未央宫里宫殿林立,据文献记载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宣明殿、 广明殿、昆德殿、玉堂殿、椒房殿、昭阳殿等四五十座,还有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等文化性建筑物,以及织室、暴室、弄田等其他设施。
其中,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的中央,其它重要建筑均围绕在它的四周。前殿北侧为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更北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天禄阁和石渠阁;前殿西侧有中央官署、少府等;前殿西南侧为皇宫池苑区,有沧池、渐台等。
5、前殿遗址
西汉时“三大殿”就已肇始 武帝时前殿建筑极尽奢华
刘振东教授介绍,前殿是利用龙首原自然高地堆土加高形成台基,在上面建设了宏伟的宫殿。基址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南低北高,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台面,北部最高处高出今天的地面约15米。
前殿虽是殿名,但它不是一座宫殿,而是一组宫殿,周围有围墙。前殿正门居南,门内是广阔的庭院,庭院以北有三座大殿。南侧的大殿应是大朝正殿,文武百官从南边上殿,到这座大殿来议事,重大国事都是在这座大殿里商议决策的。
据《三辅黄图》记载:“至孝武以木兰为棼撩,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珰,雕楹玉磶,重轩镂槛,青琐丹墀。左磩,右平。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声玲珑也。”大意是到了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以香木为椽,施彩绘,悬玉当;以杏木作柱,雕花纹,承玉础;墙饰金带,杂以珠玉,风至声响;门扇嵌玉,铺首鎏金;窗格青青,台阶朱红;车走平阶,人登踏步,各行其道。从这些记载来看,前殿建筑可谓极尽奢华。
前殿建筑群可能分为外朝和内朝两部分,内外朝之间由一条长廊分隔。平时举行朝会的大朝正殿属于外朝;北边的宫殿属于内朝,是皇帝的私密空间,皇帝有时也会在这地方单独接见大臣。
前前殿遗址的保护展示方法是,草地覆盖范围是当时的院子,铺了碎石的地方是当时的建筑区域,底下有当时的建筑夯土。
在前殿遗址上有几块大石头裸露出来,刘振东教授说,这是前殿的柱础石,从它的体量可以推想柱子的直径很粗,也可推想当时前殿宏大的建筑规模。这个柱础石是暗础,柱子立在石头上面,石头埋在夯土里是看不到的,所以没有加工。
为创新展示方式,在前殿中部用米黄色碎石覆盖保护的建筑基址上,制作了一个巨大的云纹瓦当图案以及“汉风起兮城,长安未央宫”十个字。讲解员梁家浩介绍,因为云纹瓦当是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最多、最常见的文物,所以选取这种瓦当的图案做了展示。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瓦当类大地景观。
前殿遗址上还设了古建透视复原展示装置。梁家浩介绍,虽然现在已看不到当时的宫殿建筑,但通过视线的叠压组合,就可以感觉到眼前的遗址上就像真地出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宫殿。
在云纹瓦当大地景观前还设有一块大屏幕,视频中一位帝王连声感慨:“幸甚至哉!”梁家浩介绍,这个情景式演出展示的是张骞第一次从西域归来后,汉武帝在未央宫前殿迎接张骞的场景。当时汉武帝认为张骞可能已经回不来了,因为距离出使的时间已过去近10年,但张骞最终不辱使命凿通西域归来复命,汉武帝非常激动。
刘振东教授介绍,前殿考古工作开展得还不是很充分,主要是做了全面勘探,发现有所谓的“三大殿”。大家都知道明清北京城的宫城里有三大殿,是政治中心、权力中心,其实“三大殿”在汉代就已肇始。目前,前殿遗址只是做了局部发掘,发现了属于附属建筑的几十座小房子,出土了板瓦、筒瓦、瓦当以及陶器、兵器、钱币等,文字瓦当多为“长生无极”。在房址内还发现了一批被火烧烤过的西汉木简,简文有的属于病历医方,说明西汉时已有病历医案,这些残简是研究汉代历史非常重要的文字资料。另外在前殿台基的考古发掘,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墓葬,说明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如果以后有机会在前殿做一些正式的考古发掘,相信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6、后阁怀古
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决策
前殿遗址的最北边地势最高。刘振东教授介绍,这个最高的平台根据文献记载应是当时建的一个后阁,台基本身就有15米高,是一个登高望远看风景的地方,站在上面可俯视未央宫全貌。向北眺望,还可以看到汉家陵阙,高帝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都能看到。
站在未央宫后阁高台上,王双怀教授讲述了发生在未央宫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未央宫前殿治国理政的皇帝中,第一个留下好名声的是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对西汉前期的形势有深入了解,他在贾谊等人辅佐下推行黄老政治,用少所作为的办法与民休息。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开始减轻赋税。过去是十一之税,他觉得太高,改为十五税一,后来又改到三十税一。向老百姓收的东西少了,国家机器怎么运转呢?汉文帝带头节俭。据说他经常穿着粗绢做的衣服,且不太替换。他想修一个台子,让人一算,花费的钱大概是中等人家十家人的财产,觉得太浪费,就不让建了。因为他带了好头,顺民之情,与之休息,为西汉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西汉前期的法律比较严酷,犯了法动不动就把鼻子割了把脚砍了,这些肉刑对人伤害很大。汉文帝接受一个叫淳于缇萦的小姑娘的建议开始废除肉刑,肉刑从此大规模减少。
就这样,国家慢慢恢复和发展起来了。汉文帝在位20多年,40多岁时身体不太好,说他死了之后要因山为陵,不要起封土堆,也不要藏什么金银珠宝,放点瓦器就可以了,这样别人就不会盗掘,天下也没有太多负担。所以他无论是在位期间,还是在身后,都起到了典范作用,成了勤俭治国的典范,留下了好名声。
汉文帝死后,他的儿子景帝即位。这时汉高祖时期封的同姓王尾大不掉,不听皇帝调遣。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开始大力削藩。吴王刘濞等七个诸侯王联合造反,一时间整个东南地方震动。袁盎给汉景帝进言说,刘濞打的旗号是清君侧,把晁错杀了,他们自然就会退兵。汉景帝就把晁错给杀了。杀了晁错后,这些诸侯王不仅不退兵,反而造反声势越来越大。汉景帝后悔莫及,派周亚夫等人进一步平叛,最终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
汉景帝时继续坚持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政策,甚至连工商业者都不收税,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经过文帝、景帝与民休息的统治,汉王朝国力很快恢复,由弱变强。“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
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刘彻继位。刘彻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有了文景之时集聚的富强国力,他开始加强政权、财权、军权,把地方政权集中在中央,加强国家的整体实力。他统一思想,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开始反击匈奴,并彻底解除了匈奴人对汉王朝的威胁。他还派张骞出使西域,进一步走向世界。利用富强国力,他完成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但汉武帝晚年发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叫巫蛊之祸。当时丞相公孙贺的儿子被人告发行使巫蛊之术,用桐木做了汉武帝的偶像让人诅咒,要把汉武帝咒死。汉武帝非常生气,立即开始追查,把公孙贺父子都杀掉了。但杀掉了还没完。当时汉武帝宠信一个人叫做江充,这个人很坏,他污蔑太子刘据是巫蛊之祸的主谋。刘据是卫青的姐姐卫皇后所生,这个太子其实汉武帝还是比较喜欢的。听信江充的话后,汉武帝让江充去追查。江充在长安城广泛搜捕追杀,成千上万的人被牵连进来。太子刘据一看没办法就起兵抵抗,最终被迫自杀。后来汉武帝弄清真相,把江充诛了三族。但此时太子死了,卫皇后自尽,卫青的长子也杀了,他后悔得不得了。所以汉武帝晚年是在非常忧愤中去世的。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继位,解决了汉武帝晚年遗留的一些社会问题,使汉王朝重新兴盛起来。当时的辅政大臣叫霍光,在武帝时地位就很高。武帝临死时交待让他来辅佐汉昭帝。昭帝在位时,霍光确实尽心尽力,汉朝出现了中兴趋势。
但汉昭帝在位时间比较短,死了后没有子嗣,霍光就经大臣推荐选择了海昏侯刘贺。刘贺是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也是最奇葩的皇帝,据说27天就犯了1127条错误。霍光禀报上官皇太后,把刘贺给废了,赶回江西去继续当他的海昏侯。有人说,一个皇帝一天就要犯40多次错误,怎么可能啊?这可能是霍光为了专权给他加的罪状。海昏侯墓发掘后发现了很多财宝,光铜钱就有12吨,还有大量黄金,可见这个人的确很贪。
海昏侯被废后,霍光又立了汉宣帝刘询。汉宣帝当政时期,霍光是三朝功臣、三朝元老,地位越来越高。由于他废皇帝立皇帝,有人说他可以和伊尹相比,这时候他就比较跋扈。汉宣帝表面对霍光很尊敬,内心据史学家描写是如芒在背。霍光死了后因其子谋反,汉宣帝把霍光的家族成员都杀掉了。但霍光的墓并没有被平毁,仍然陪葬在汉武帝的茂陵。汉宣帝在未央宫里建了麒麟阁,里面有十一功臣,第一位就是霍光。但他不写霍光的名字,写的是大司马大将军霍氏。
7、椒房殿遗址
正殿南部立有两阙 考古发现地下通道
刘振东教授介绍,考古人员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勘探发现,在前殿遗址北边有一座大型建筑遗址,并对该遗址做了全面发掘。结合西汉前朝后寝的宫室制度,推定它就是皇后居住的椒房殿。
椒房殿由正殿、配殿及附属建筑等组成。南部为正殿,夯土台基平面为长方形,面积约1500平方米。台基周施回廊,廊道地面铺砖,廊道外为散水。正殿坐北朝南,殿南立有两阙,反映出这组宫殿建筑规格非常高。附属建筑中有隐秘的地下通道,这种遗迹在考古发掘中还是首次发现。
椒房殿建筑群有完整的给、排水设施。建筑群东部有水井,井深8米多,井台铺方砖,井壁上部为券砖,下部用陶井圈砌置。建筑群内有排水管道,积水通过北部的明渠排出。
前殿的北侧不只有一座椒房殿,还有其他的后宫建筑。据文献记载,“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等殿,后又增修安处、常宁、茝若、椒风、发越、蕙草等殿,为十四位。”
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是成帝的昭仪。据《三辅黄图》记载:“成帝赵皇后居昭阳殿,有女弟,俱为婕妤,贵倾后宫。昭阳舍兰房椒璧,其中庭彤朱,而庭上髹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从记载可知,她们的住处也是椒泥涂壁,兰香盈室;庭院涂朱,房内髹漆;包铜门槛,白玉台阶;墙中横木,套鎏金箍,镶蓝田璧,饰明珠翠羽。可见当时后宫建筑和装饰非常讲究。
王双怀教授说,其实叫做椒房殿,也不一定就真的用了花椒粉,味道太大了人也受不了。可能是建设时用了一种芳香材料,进去以后有香味感到温馨,另外还可以起到防虫防潮的作用。但据说这种香味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对怀孕很不利,汉代皇后妃子怀孕生孩子比较少,可能就与此有关系。西汉的皇后很多,比如金屋藏娇故事的主人公、曾受汉武帝宠信的陈皇后陈阿娇,卫青的姐姐、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外祖父是大将军霍光、曾废立刘贺的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等,当皇后时应该都在椒房殿居住过。
8、少府遗址与中央官署遗址
发现大面积使用地板遗迹 出土六万多枚刻字骨签
王双怀教授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置有三公九卿。汉代的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辅佐皇帝主管行政的,太尉是协助皇帝掌管军队的,御史大夫是协助皇帝掌管监察的。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少府是九卿之一,主要是负责皇室事务,也征收天下赋税,皇宫建筑、皇室和后妃的衣食住行所需东西,都由少府采集置办。
刘振东教授介绍,未央宫的北区是中央官署区,百官衙署就分布在这里。经过考古发掘的有两座建筑遗址,一座是少府,一座是中央官署。
少府遗址包括南殿、北殿及其两侧的附属房屋建筑群,以及通道、院落、水池等。南殿是该建筑群中的大殿,或称“正殿”;北殿应是该建筑群中的内殿,坐南朝北,与南殿共用同一后墙。主体建筑的柱础石都很大,由此可以想到整座建筑的规模非常大。在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面积使用木地板的遗迹,这在古代宫室建筑遗址发掘中尚属首见。
中央官署遗址位于前殿遗址西北880米,遗址周围有墙垣。院落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134.7米,南北宽65.5米。除了东墙,西、南、北墙外均有廊。院内中部偏东位置有一条排水渠,将遗址分为了东、西两个院子。出土遗物主要有砖、瓦、瓦当、石器、铁器、铜器、钱币和骨签等。其中骨签出土6万多枚,上面的文字都和弩机生产有关,年代自西汉初期延续到西汉晚期,应是设在地方的工官向皇室和中央上缴各种产品的记录。
9、沧池遗址
西汉帝王赏乐处 王莽失败被杀地
刘振东教授介绍,未央宫西南部有一片低洼地,是当年的沧池所在。考古勘查沧池遗址平面呈曲尺形,四面池岸均用砖包砌,东岸长373米,西岸长460米,南岸长1060米,北岸长934米,面积约39万平方米。进水口在南岸转折处,出水口位于北岸偏东部。
双怀教授讲,沧池在西汉是非常著名的风景区,给帝王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但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最终被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取代。王莽代汉之后建立了新朝,希望有一番大的作为。在礼制方面他有很大的动作,在长安城南建了很多礼制建筑。他还大刀阔斧力行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很多方面,改革力度非常惊人。比如在政治上托古改制,实行王田、私属制,在经济上实行五均、赊贷及六筦,尤其是对币制进行了改革。王莽时代就造了卡尺,和现在的游标卡尺很相似,那时候造的天平也非常好,这些度量衡标准量器现在看来也非常珍贵。有人说王莽是个穿越者,他的改革创意非常好,如果我国古代能按照他的思路把货币分成不同的等级,对商品交换肯定是非常有利的,遗憾的是没搞成。王莽想要通过改制挽救社会危机,遗憾的是改制速度太快、力度太大、脱离实际。他的改制不但没能挽救社会危机,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所以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绿林、赤眉起义发生后,绿林军攻入长安城。因王莽把主力部队派去河南昆阳一带作战,城中没有太多军队,最终未央宫被攻破。王莽从前殿逃到沧池中间的小岛渐台上,最终被商人杜吴所杀。王莽一死,新朝也就灭亡了,汉长安城在大乱中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城门和宫殿被烧毁。
10、天禄阁遗址与石渠阁遗址
司马迁、东方朔、董仲舒、杨雄、刘向,都曾在此著书立说
刘振东教授介绍,未央宫不仅是西汉王朝政治统治的中心、经济管理的中心、军事指挥的中心,也是文化创新的中心。文化创新就体现在石渠阁、天禄阁这两座建筑上。
石渠阁遗址位于未央宫西北,属于战国以来流行的高台建筑,中央主体建筑台基尚存,现存夯土台基高8.74米,台基底部东西长77米,南北宽65米,地下部分夯土基址东西80米,南北100米。曾出土“石渠千秋”文字瓦当、王莽时期钱范等。
天禄阁位于石渠阁以东,也是一座高台建筑,其夯土台基高约10米。台基底部平面近方形,边长约20米,地下部分的夯土基址东西长40米,南北宽47米。曾出土“天禄阁”文字瓦当和天鹿纹瓦当。目前还没做过正式考古发掘,只是通过考古勘探确定了其规模。
王双怀教授讲,天禄阁、石渠阁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设施,相当于中央图书馆、中央档案馆。西汉从前期开始,就特别重视文化建设。当年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后,把咸阳的府库就封起来保留下来了。汉朝建立后,萧何从秦朝府库中、从全国各地搜集了很多的文献典籍,包括一些艺术品,在修长安城时就修建了天禄阁和石渠阁,很多汉代以前的文献典籍在这里都有保存。西汉时期很多文化名人都到天禄阁、石渠阁来过,甚至在这里著书立说,讲学讲经。比如太史令司马迁要查阅历史资料,就要到这地方来。汉武帝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些文人比如东方朔、董仲舒、杨雄都曾在天禄阁、石渠阁著书立说。他们利用这里的资料和自身天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西汉文学家刘向曾编过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七略》,要把大量的书一一写提要编出来,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编出来。所以,天禄阁、石渠阁的存在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汉王朝很重视文化建设。
11、无限感慨
中国能发展到今天,和优秀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在未央宫遗址回想两千多来来历史发展进程,令人无限感慨。
刘振东教授说,未央宫规模庞大,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皇宫,总面积相当于北京紫禁城的六倍,其形制布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宫城建筑。未央宫是大汉皇朝的中心,因为东长安、西罗马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两个国都,因此也可以说它是当时世界东方的中心。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学历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好现实之路,开创更美好的明天。历史传承下来的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新资料,犹如研究历史的车之两轮,必须要结合起来研究。考古人会继续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作,争取更大的收获,来奉献给学术界新鲜的、重要的学术资料。
王双怀教授说,进入汉长安城,进入未央宫,我们就仿佛回到了历史。从秦汉到隋唐这几百年间,中国从大一统到大分裂,再到大一统,中国的民族融合、社会发展,都和这地方息息相关。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现在我们正要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能发展到今天,和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我们的国家过去曾经是世界强国,汉武帝当年走上世界之后,我们就越来越开放。经过唐朝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更加强大。所以很好地记住历史,传承历史,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吸取世界民族文化所创造的精华,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赵彬/图(部分照片由汉长安城集团提供,历史地图据史念海先生主编《西安历史地图集》)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标签: 西安皇宫休闲会所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