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物街「唐朝风情街」

admin 797 0

一座城市的文化,不论辉煌还是沧桑,能够见证历史的是脚下的尘土,和那些逝去的时光,有些,仍在人们的记忆中传承;有些,已经随着城市的变迁,消失在地图上,然而它却真实存在过,也曾经辉煌过。

西安最具书卷气的地方,莫过于书院门,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逐,让这里人来人往,在这里能找到各种古代书法大师的字帖,能找到最好用的笔、墨、纸、砚,还能看到最漂亮的古玩,这是文人墨客的最爱。

西安书院门

然而在唐代,这里却是最具娱乐气息的地方,皇城的娱乐场所,就在附近的一条巷子里。你想象不到,最具书卷气的地方,曾经是最热闹的所在。热闹的原因,并不是唐代的文人墨客太多。

如今这条老巷子,在地图上已经消失了踪影。 然而老一代西安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它就是“大吉昌巷”,被西安人称为“胳膊腿”。

大吉昌巷

一、大吉昌巷曾是古代斗鸡场

大吉昌巷,位于书院门以南,顺城巷以北,大致呈丁字形,长211米“吉昌”与“鸡厂”谐音“厂”即“广场”。

唐代这里有斗鸡场,在光绪《西安府图》中,此处被标为“大吉昌巷”,后来又叫过“大吉厂巷”、“健康街”。

西安文物街「唐朝风情街」

旧地图上的大吉昌巷

现恢复为“大吉昌巷”,唐时大吉昌位于安上门(也就是今天的永宁门)内属皇城范围。

在唐代,市井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

生儿不用识文字,

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

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胜负,

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

差夫持道挽丧车。

这首童谣讲的是,贾家年仅13岁的孩子,依靠斗鸡的本领,过上了比读书人考中科举做了大官,还要显赫富贵的故事。正如儿歌所唱,唐代非常盛行斗鸡,斗鸡的场所就在大吉昌巷。

古巷街景

斗鸡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至唐朝尤其兴盛,上至皇帝亲王,下至平常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无不以斗鸡为一种时尚,乐此不疲的人们,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斗鸡从宫廷传向了民间,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因此这项娱乐活动,在老百姓中也很流行。

为了在斗鸡中取得胜利,人们发明了许多斗鸡的技巧,比如儿歌中提到“金距”,就是用金属片裹在鸡的脚爪上,以增加斗鸡时攻击力的一种手段。

人们业余时间观看斗鸡

除了“金距”之外,还有“花冠”、“芥羽”、“狸膏”等。

“花冠”是指在鸡的鸡冠上,戴上红绸做的装饰品,但是它并不仅仅是用来作装饰,还具有保护作用,因为在斗鸡时,鸡冠是对方攻击的主要部位之一。

“芥羽”是指在鸡的翅膀上,涂上芥末粉,鸡在战斗时,必定会振动翅膀,这样,扇出的芥末粉,就会迷住对方鸡的眼睛,从而削弱它的战斗力。

“狸膏”则是在“花冠”和“芥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它需要在对自己的鸡,进行攻击技巧训练的同时,再进行一种特殊的训练,即让它们适应狐狸的气味。

儿童在斗鸡

鸡最怕的是狐狸,一闻到狐狸味,马上就会变得六神无主、惊慌失措,所以在被训练鸡的场所,要长期放置用狐狸肉炼制出的一种油。开始时,这些鸡会寝食不安,恐惧躁动,但是时间一长,它们就会习惯了。

等到比赛开始之时,鸡的主人会在己方鸡的头上,略微抹上一点狐狸油,气味虽然轻微,但对方的鸡,由于平时没有受过这类训练,对它特别敏感。这样一来,两只鸡刚刚上场,己方就已稳稳地占据了优势。

从以上这些层出不穷的斗鸡技巧来看,唐代的斗鸡之盛行,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那么,儿歌所说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否真实存在呢?

二、斗鸡“专家”贾昌的故事

在大吉昌巷,大街小巷传唱的那首儿歌,说的却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故事。

童谣中的“贾家小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此人名叫“贾昌”,因为善于培养“木鸡”,被唐玄宗发现,召入宫中,专门为皇室训练“木鸡”。

贾昌进宫

有人说,“木鸡”是木头做的模型,因为穷人养不起鸡,但又爱好斗鸡,所以只能使用木鸡。这种理解有误。

“木鸡”一词出自《庄子·达生》,意思是在斗鸡时,能够精神集中的鸡。由于用心专一,木鸡在斗鸡时比较容易获胜。因此,此处的“木鸡”,形容专心致志进攻的鸡。

为了充分发挥贾昌的作用,玄宗在两宫之间,专门设置鸡坊,并从长安搜集一千多只品种优良、毛色艳丽的大公鸡,又从六军中选取五百人为“小儿”,以保证贾昌训练斗鸡。

瓷器上的贾昌斗鸡图

相传贾昌精通鸟类和鸡的语言,而鸡也能听懂他所说的话。他一进入鸡群便如鱼得水,和各类鸡和谐相处。他很快就了解每只鸡的生活习性,对于它们的优缺点了如指掌。

有一次,玄宗亲自去鸡坊视察,发现不久前这些普通的鸡,如今已经能够听从贾昌的指挥,排列出整齐的队形了。

玄宗看贾昌果然能干,非常高兴,提拔他为五百小儿长,并且对他恩宠有加,几乎每天都派人,送金银绸缎到他家里去。

宫人们观看斗鸡

每年的元宵、寒食、中秋节,便是贾昌大显身手的时候。因为在那些节日里,朝廷通常会举办规模盛大的斗鸡表演观摩会。

在观摩会上,贾昌身穿华丽异常、绚烂夺目的“斗鸡服”,手拿大铃走在鸡群的前面。在他的指挥下,公鸡们个个精神抖擞、井然有序地站立在广场上,眼中顾盼有神,严然将要上战场的武士!

等到队形站好后,贾昌便下令斗鸡开始。在他霍霍有声的指点之下,一场惊心动魄的斗鸡表演,便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贾昌斗鸡一呼百应

战斗过后,胜负已分,战胜的公鸡排在前面,战败的排在后面,在贾昌统一指挥下,依次退场,队形始终丝毫不乱。

当然,像这样规模庞大的斗鸡表演,人们只在几个重大的节日里才能看到,更多的只是一般性的小规模斗鸡。

水杯上的贾昌斗鸡图

贾昌凭借训鸡的本领,获得了皇帝的青睐,有一年,贾昌的父亲贾忠去世,玄宗特别恩准贾昌,奉送其父亲的灵柩,回故乡雍州安葬。丧葬用品和车马等物,都由官府供应,并特别发诏书,让他“乘传”返归。也就是说,皇帝准许他回乡,一切差旅费全部朝廷负担。

如果是一般的平民,无论多有钱,都无法享受这种待遇。由此可见,玄宗对贾昌的重视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与皇亲国戚和政府高级官员无异。

贾昌长大后,玄宗还亲自选了梨园弟子潘大同的女儿做他的妻子。夫妻日常所用的一切物品,均由内宫支出。贾昌的妻子能歌善舞,因此也颇受杨贵妃的青睐,夫妻二人荣宠至极。

三、皇帝的斗鸡场,今日是画廊

唐朝的皇帝大都喜欢斗鸡,不但是唐玄宗,像敬宗、文宗、宣宗等都喜欢观赏斗鸡。至晚唐时,懿宗和僖宗不但喜好斗鸡,还爱好斗鹅。

《资治通鉴》记载僖宗是:“上好骑射、剑槊、法算,至于音律、蒲博,无不精妙,好蹴鞠、斗鸡,与诸王赌鹅,鹅一头至五十缗。”

就拿唐玄宗来说,他酷爱斗鸡,迷恋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开元初年,他经常在退朝之后,与兄弟诸王一边宴饮,一边斗鸡。

后来还专门设立过“斗鸡供奉”,由卫尉少卿王准担任。平时甚至在出行的时候,也要带着被训练好的公鸡,以备在路上消遣。

斗鸡

据史载,玄宗在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时,还命令贾昌带三百只鸡随行,一路上为这些鸡,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也为沿途百姓增加了不少负担。

在唐朝,因为斗鸡而飞黄腾达的人,并非只有贾昌一个,早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就有一个叫杜演的人,写了一首名为《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的诗,李世民非常喜欢,于是立即重用杜演。后来杜演官至吏部尚书,参议政事,为太宗选拔了许多能人贤士。

寒食东郊道,阳沟竞出笼。花照初冠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翅频扫阵,利距屡通中。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云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杜演

然而,斗鸡并不能给所有的人都带来好运,也有人因为斗鸡,而在仕途上遭遇了坎坷和打击的。王勃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唐高宗李治时期,亲王中有不少人爱好斗鸡,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也是斗鸡爱好者。

有一天,两人相约斗鸡,沛王的公鸡输了,心里觉得很不服气,便让王勃给英王的公鸡写一篇檄文,出一口气。

斗鸡瓷器

这本来只是兄弟间的游戏,但是王勃的文章写得太漂亮,一时间在宫中传了开来,最后传到了高宗手里,高宗看后龙颜大怒,把王勃逐出了沛王府。

人们沉迷于斗鸡,不务正业,就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当时一些头脑清醒的知识分子,都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

中唐时的诗人王建,在一首《春日午门西望》诗中写道:

百官朝下午门西,

尘起春风过玉堤。

黄柏盖鞍呈了马,

红罗系项斗鸡回。

这首诗,生动地写出了百官们一下朝,便浩浩荡荡、一路风尘赶去斗鸡的情景,其中不乏讽刺意味。

这种文风,当然也少不了大诗人李白,他专门写了一首《古风》抨击斗鸡现象:

大车扬飞尘,

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

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

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

谁知尧与跖。

就是说,一个斗鸡的车队,竟然使得路上行人都提心吊胆,可见其气势之大,派头之足。

除此之外,李白还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诗中写到:“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他对斗鸡者趾高气扬的气势,表达了蔑视和愤慨,足见其对斗鸡这一社会现象弊端的厌恶。

陈鸿的《东城父老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开元、天宝期间斗鸡活动的盛况。也提到唐朝许多亲王世家、外戚家、侯家都因为买鸡而倾家荡产,都城中的男女老少也都以弄鸡为事。

民间斗鸡

然而,少数知识分子微弱的声音,并不能使人们摆脱对斗鸡的迷恋,斗鸡之风依然不断蔓延,它贯穿了整个唐代,并且延续到了五代时期。

后蜀花蕊夫人《宫词》说:“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斗鸡在后蜀宫廷中盛行。

这些热闹不管如何,都已随着时间,消失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

别以为大吉昌巷只有斗鸡,它还是演奏鼓乐、表演舞蹈的娱乐场所,这些鼓乐成了庙会的演奏传统,如今庙会上演奏的鼓乐,成了庙会的重头戏。

在大吉昌巷,还有一个出名的鼓乐社“大吉昌鼓乐社”,成立于1918年,他们是最早西安鼓乐的传承者。

大吉昌巷的书卷气

西安鼓乐,被誉为“盛唐余响”、“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古代音乐活化石

大吉昌巷如今已不见往昔的热闹,换上了另一番景象。如今此处到处是画廊,处处是新气象。

从古典的鼓乐传承,到今日的画廊一条街,经过历史变迁,这条古巷的气质,从喧闹跋扈,变得从容淡定而美好。那些辉煌的历史瞬间,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代。

标签: 西安穷人娱乐场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