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墙历史讲解「西安城墙遗址」

admin 567 0

每年至少登上西安城墙三次,这三次已经成了我家的惯例:元旦一家三口在城墙上骑行一周;春秋两季一家三口在城墙上跑步一周。

外地亲朋好友来西安,也会给他们首推城墙,陪着他们到城墙上走走。也就对西安城墙的一些数据了解一些,对一些城门的名称、历史也有所耳闻。陪着亲朋好友,我也就成了半个导游了。

虽说数据很乏味枯燥,但我每次在城墙上跑步的时候,伴着耳机里《西安人的歌》中“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的旋律,每500米提醒时,最想听到的就是数据了。城墙东城墙长2886米,西城墙长270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

虽然合计14112米,但城墙周长13912米。城墙高10—12米,顶部宽12—14米,底部宽15—18米。

秋高气爽时节,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短衣短裤,穿上运动鞋,戴上耳机,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恬然在城墙的海墁(城墙顶部的平面就叫海墁)上跑过。跑过东西南北城门,通过垛口远眺城外的高楼大厦,或是在城内寻找一处老宅、一棵古树。

城墙的古老庄重,城外的高楼林立,时空交叠,世事悠悠。高楼之林立,已不见悠然之南山;城区之改造,无处寻老街之雕梁画栋。

这里曾经见证过刀光剑影、炮火连天。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看到悬挂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的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也在西安建立了大顺(1644—1645),把西安改名为西京。一路疾风暴雨,到处“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直捣北京城。

也有西安城墙作为防御体系的最后一次战斗的1926年“二虎守长安”的悲壮。北洋军阀吴佩孚部刘镇华的“镇嵩军”,围困西安8个多月,城内战死、饿死、病死军民5万人之多,冯玉祥将军的国民联军先遣部队(于右任部),与“镇嵩军”展开激战,解西安之围,冯玉祥大名传遍三秦大地,也就有了“玉祥门”的名称了。

西安古城墙历史讲解「西安城墙遗址」

从此,西安城墙再无战事,以防御体系为主的西安城墙,开始担当起旅游观光的重任。

跑步在西安城墙的海墁上,常常会遇到不少的金发碧眼的老外,或三三两两骑行,或拿着相机不停拍摄。

显然,西安城墙成了他们认识古老中国的第一道窗口,成了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寓教于乐的场所,虽然不是唐城墙,但也能从这里想象汉唐的辉煌。

也有小情侣共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或嬉笑、或打闹,燃情似火、卿卿我我,古老的城墙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还有牙牙学步的幼儿,在父母的鼓励下,蹒跚学步,一块块方砖,印上了他成长的足迹。

城墙最早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分别是: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意思为“长安永安”。后来因为交通、纪念、城市发展需求等原因,又陆续开了14个城门。分别是:尚武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玉祥门等14个。

《西安人的歌》中唱道:600年的城墙如今让你随便触摸;就像这成门楼子四四方方的洒脱;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

西安城墙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八年后建成,从建成到现在641年。那时候的城墙以黄土夯筑,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修葺城墙,才给外壁包了砖,并以砖铺了顶部。

城墙下就是火车,唱的是解放门外的火车站。解放门原名中正门,又叫小北门,开于民国时期。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将解放门拆除,成为城墙的一个豁口。2005年重新连接,使西安城墙整个一圈贯通。西安也以城墙为中心,城墙外是一环,并逐渐扩展为二环、三环,随着西安的不断发展,以后还会有四环、五环等。

从明西安城墙可以看出古代严密的防御体系。城墙外有一圈壕沟,并注水,名曰:护城河,以增加攻城难度。城门护城河上架有吊桥,按点晨降暮起,放人往来。一旦发现敌人或者坏人进入,拉起吊桥,便断了他们的后路,从而城得以守卫,入城之敌,也可被瓮中捉鳖。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吊桥是西安人出入城的唯一通道。吊桥的升降也是由守城的士兵掌握,也就是“军管”。现在的西安城墙只有南门(永宁门)有吊桥,是1990年恢复的。

走在吊桥上,虽然吊桥已经失去了防守的意义,但游客体验一下也颇有趣味。

过了吊桥就进入月城。

何谓月城?临河筑城,两头抱水,其形如月,谓之月城。它是外拱卫瓮城的小城,上有闸楼,有守城士兵驻扎。起降吊桥也是在闸楼操作的。

月城也叫羊马城,古时城里养有牲畜,如果牧归晚了,或者有过往的大批量牲畜,牲畜便可在此过夜。西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月城皆毁于民国,现在永宁门的月城是1990年恢复的。其他三个城门都没有月城了,很是可惜。

月城进去就是瓮城,就看见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砖砌的登楼梯,这是上世纪50年代所建,是为了旅游观光方便所建。有人说这是以前古时的登城马道,其实登城马道是应该建在城墙内的,而不应该建于瓮城。如果将登城马道建于瓮城之内,岂不失去了“瓮中捉鳖”的优势?让敌人可以直接登上城楼了?

需要说明的是西安城墙四门瓮城门洞的数量不一样:北门瓮城有门洞2个,分别位于箭楼和城楼下方;南门瓮城有门洞3个,分别位于城楼下方和瓮城城墙东西两侧;西门和东门瓮城有门洞各4个,分别位于箭楼、城楼下方和瓮城城墙南北两侧。至于为何不一样,因为没有查找到相关资料,所以不能给出答案。

沿着观光楼梯走上城墙,南门没有箭楼,毁于1926年的军阀战争,也就是那次有名的“二虎守长安”中。北门城楼毁于1911年10月12日辛亥革命时西安革命军攻打满城时。只有东门和西门有正楼,是二层三重檐歇山顶建筑,是守城的指挥官坐镇指挥用的,巍然威严。

登上城墙后,回看瓮城,感觉瓮城是城墙防御体系的坚强堡垒,一旦有敌人进入瓮城,驻扎在箭楼上的士兵,居高临下,集中火力,万箭齐发,就会将敌人射杀在瓮城之中。

西安城墙的四角各有角台,上面建有角楼,驻扎守城士兵,目前只有东南、东北、西北三个城角建有角楼,西南还是一个圆形的角台。

史书记载西安城墙原有敌台98座,现存90座,所缺8座分别是北墙缺火车站4座,东墙缺朝阳门处一座,西墙缺北起第4座和玉祥门一处一座,南墙缺含光门处一座。敌台之上建有敌楼,为二层重檐歇山式。

敌楼的作用是便于瞭望,并能有效狙击迂回城下的敌人,敌楼之间的距离大约120米,所以彼此的活力交叉点是60米,是冷兵器时代的有效火力范围,也就是弓箭、弩、掷枪、礌石等都可以有效使用,没有火力死角。现在西安城墙上有敌楼12座,其中南城墙7座,东城墙5座。是八十年代按照明朝的模式恢复的。

城墙上的矮墙就是人们常说的“女墙”,顶部内沿的叫“宇墙”,外沿的叫“垛墙”或“雉堞”,是守城士兵的屏障。将士们凭借着垛墙(或雉堞)之间的垛口进行探视,有敌来犯时便进行射击。

在西安南城墙文昌门上方,修建了一个唯一与军事设施无关的楼,就是魁星楼,修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据说,那年在科举考试陕西乡试中,咸宁县学生员竟无一人中榜,使地方官员颜面无光。这时,陕西省行政长官左布政使高第作为“培风脉”,于是在咸宁县学二门外建砖塔,供祭魁星像;又在县学前南城墙“城头巽位(东南方)”修筑魁星楼,经过9个月的修建,“魁星楼”终于建成。

楼是二层四角攒尖式,高五丈一尺(约合16.32米)。尖顶甍宇,重檐雕栏,华贵壮观。自这座南城头上的魁星楼建成后,不知是否因咸宁县学有魁星高照,在历次乡试中再没有发生过脱榜之事。

明朝在南城头上所建的魁星楼,在民国初年的时候被毁。于是,西安市环城建设委员会1986年8月6日在原址上盖了现在这座“魁星楼”。

漫步在西安城墙上,脚下踩着凹凸不平的方砖,触摸着女墙,600年的历史也从指尖划过,思绪万千。耳畔仿佛听到了当年战马嘶鸣、炮火连天、滚木礌石、刀光剑影的冷兵器时代,固若金汤的西安城墙。层层堆砌的石条、方砖错落叠压,钎印斑斑。

西安城墙的防御功能消失了,愿防御功能永远消失,永远没有刀光剑影,取而代之的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游客,考察它的结构、欣赏它的格调。沿着城墙而行,体验它的宁静和沉默,它的端庄与大气。

有了西安城墙的存在,游客更能够体会十三朝古都的韵味。对于一个以浑厚并苍茫的国都作为其背景的城墙,我们要好好地继承和享用它。

感谢保留下来这座古老的城墙,把这座城的古朴与现代完美的结合起来。

标签: 军阀情侣西安室内玩地方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