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摆十几年,西安最难片区终于要动了~涉及33村20万人!
admin
642
2024年了,西安三环内主城区还有数十万人喝不上自来水,甚至生活水平与外界断层!没错,这个因为遗址保护而开发发展缓慢的地方就是关注度极高的汉长安城遗址区。十几年来,汉长安城遗址区发展基本停滞,片区居民生活一言难尽。就在大家已经疲乏不抱希望之时,好消息来了!4月8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一条采购意向,采购项目名称即《汉长安城大遗址试点国土空间规划》。根据文件信息,汉长安城遗址区国土空间规划将要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专题研究。这也就意味着,以遗址保护为重点、禁止任何建设的此前(2009-2025年)规划将马上改变,因保护而停滞十余年的汉长安城遗址区将有机会“遗址合理利用”,得到发展。3月底时,曾有人向官方咨询汉长安城后续的开发计划,得到了比较详尽的回复,小团总结重点如下: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汉长安城遗址区暂无重建复原计划。 为了汉长安城的长远发展,已经完成了《汉长安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2023-2035)》初步规划成果,并经相关专家、市级相关部门及区县多轮研讨,待市委、市政府研究审批。同时,汉长安城特区管委会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主动推动了遗址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中,对遗址的保护、活化利用、文化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已有深入的研究,国空规划前期研讨中也重点研究了以上内容,待两规审批通过后,我们将立即按规划加快汉长安城的保护和发展。 也就是说,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及对片区文化的利用和宣传,将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完成落到实处,届时,停滞已久的遗址区将迎来新的发展。除此之外,让遗址区居民欣喜的是,2024年,官方明确要完成汉长安城遗址区市政自来水管道铺设及通水。按照现状道路、村庄布局设计埋设自来水管道,采用市政直供,经输水管道敷设与现状村内预留接水点接通。9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设,通水运行,彻底解决汉长安城遗址区内三个街道和33个行政村的饮水问题。而细究这个片区背后的问题,确不是一言两语所能概括。可怜在遗址上生活的百姓啊,没暖气,没自来水,简直就是西安的贫民窟;希望领导们多关心和关注遗址里面的村民们,汉长安城遗址里面已经落后遗址外面几十年了,到现在还是原地停止状态,能不让遗址里面的人们着急吗?遗址区公交车也少得可怜,912路撤销后石化大道上只有西咸公交834路苦苦挣扎;以上,便是大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而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正是为了重大遗址保护而做出的让步。汉长安城遗址区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其占地约36平方公里,范围之大可以想象。因地处主城范围内且多年历史沿袭,这里聚集着33个行政村,具体有多少人口呢?有人推算,已从前些年的13万左右增加至近20万,影响甚广。近20万人艰难的生活于此,因此,拆迁成了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的最大期望。这不,隔三差五,就有人通过领导留言板咨询,小团注意到了官方的最近一次回复。网友咨询:有必要将庞马村和周边未拆迁的村子一起规划并拆迁改造。旁边的青东村和青西村早已经拆迁并且早已入住安置小区,村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汉长安城遗址除未央宫遗址已经建成遗址公园外,其他区域现有33个行政村,未经全面考古勘探,保护和展示利用的基础资料尚不完善。按照市区工作安排,目前33个行政村以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改造为主,暂无明确的搬迁计划。虽然不会拆,但根据今年以来所释放出来的信息,遗址区的基础设施会得到提升,环境会得到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城市建设、区域发展乃重中之重,尤其是像汉长安城遗址区这样的文物保护重地,则需要花费更大的心力。近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了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院、宣平里·汉秀大典项目的相继提出,看到了空间规划方案的推进和官方解决遗址区内33个行政村用水问题的决心,相信这些举措的相继落地,会将历史文物和时代发展的矛盾减小至最小。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