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
不想去景点看“人山人海”
不少人选择
去野外徒步、露营、踏春....
不过在这里
小编不得不提个醒
近期,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
经常有被蜱虫叮咬的
小朋友前来就诊
是的是的
蜱虫又双叒叕进入高发期!!!
近日老太被蜱虫叮咬去世
4名亲属相继感染
警惕:已致多人身亡 近期多发
▼
七旬老太被蜱虫叮咬后感染,不幸去世;料理完后事,四名家人相继出现发烧、腹泻症状。澎湃新闻4月25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这四名患者均为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很可能是接触老太后感染。
西安疾控、西安市卫健委
相继发布提醒
▼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虫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味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人相距15米时,即可感知,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伺机叮咬,或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人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人体。
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防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
蜱叮咬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常会选择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耳后,颈部,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野外游玩或露营返回后注意检查上述部位。
若发现蜱虫附着。(这个千万要切记)切记不能自行处理,尤其注意不要扭转或猛力提拉虫体,以免口器脱落、遗留在皮内;避免火烤,挤压虫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增加身体感染及过敏的风险。
尽快就医很关键。由医生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使用干净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虫体,小心避免挤压到虫体,稳步、均匀用力、向上提拉直到虫体与皮肤间水泥样分泌物破开、拔出蜱虫。若蜱虫口器断裂,要用镊子仔细清除掉口器;清除蜱以后,使用肥皂水或酒精清理受累部位。
蜱虫可能携带多种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可引发出血热,脑炎,细菌感染,过敏等情况。若被叮咬后发生发热,皮疹,精神萎靡,叮咬部位红肿水疱,需感染科就诊,明确感染源,对因治疗。
此外,最近一段时间
多地报告境外输入登革热病例
疾控专家最新提醒!尚无疫苗和特效药
症状与流感、新冠感染早期类似
儿童注意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排泄物,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衣物等物品传播。每年的4月至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5月手足口病已经进入发病高峰期,学校、托幼机构和家长应携手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布病包括畜间布病和人间布病,往往先在羊、牛、猪等家畜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患布病的家畜是人类感染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我省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近年来随着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严重危及人们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提高防范意识,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随着天气变暖,气温升高,民众的外出活动增加,同时衣衫逐渐单薄,被犬只咬伤后,易造成皮肤破损。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五一假期临近,市民外出游玩和聚餐机会增多,就餐时需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品。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需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假期出游注意安全
五月风和日丽,又逢“五一”假期,市民朋友外出游玩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交通事故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伤害,注意防范食用野生植物中毒、蜱虫和蚊虫叮咬等意外伤害。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