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物街「西安青年路」

admin 494 0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掘起了西安本地的各种地方,从近郊的风景秀丽,逛到城市中心的猎奇创新,社交网站上一打眼,全是国际流行——

她在西安曼哈顿喝下午茶,你在西安小镰仓吹海风,今天假装在首尔,明天假装在东京……这点儿世界地图全让大家学明白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能在西安方圆50里找出这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还是说明西安有着包罗万象的性格。

在西安,不仅能在地缘的维度,卷出数不清的“假装XX”地标,也能穿透岁月长河,看见那些凝固的“时间标本”,看透西安本来的模样——总有一些地方告诉你,西安就是西安,是过去的,是现在的,说不定也是未来的。

01 / Xi'an LOOK

纺三路,一座时间博物馆

虽然老把周秦汉唐传统文化挂嘴上,但是西安那个时候究竟是啥样,咱谁也没亲眼看过。不过往上数三辈儿,总有一些可考的记忆,能帮我们还原出来现代西安最初的形状。

西安文物街「西安青年路」

当我们带着故事和记忆,再回看西安一些特别的老地方,或者特别老的地方,那些平时经过觉得不起眼的风景,也就有了值得深挖的气质和魅力。纺三路,就是这样的老地方之一。

纺三路是纺织城的一条重要干道,也连接着特殊年代里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其实在西安有很多以工厂为圆心,蔓延生长起来的老生活区,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像纺织城一般,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之城”。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百废待兴的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当时和前苏联的同盟关系,使中国大量的工业项目受益,各种工厂在祖国大地拔地而起,而最终定点于西安的国营西北第三、四、五、六棉纺织厂,也不例外。

于是,纺织城,一个与时代背景紧密关联的区域,就形成了一个珍贵的时光横断面,这里也留下了不少中苏共建的建筑,将那个干什么都热火朝天的年代,保留至今。

02 / Xi'an LOOK

小时候的老房子

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一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二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

而放到曾经那个年代,不论是功能还是审美都广受推崇的苏式建筑,就是许多人的梦中情房。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改造,曾经的纺织城已经不再是西安的工业中心,但区域化的前苏联式建筑却留在了城市发展的脉络轨道上。而集中了许多苏式建筑的纺三路,也修成了一条以此为核心的苏街。

03 / Xi'an LOOK

苏街,“老中青”三代房

苏街,以四栋原棉纺厂职工宿舍楼为基础改造而来,灰砖墙面,褪色的红色屋顶,在沉静中,缓缓讲述着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故事。

据说苏街的前身,是友好村六楼,因四周用灰色砖头砌成菱形与三角的花形围墙,被小孩子叫做“花墙里”,这个友好村,与“民主、团结、和平”这另外三个同样充满时代气息的村子一起,形成了一个田字格。

而到了现在,花墙和村子已不可考,但是60年历史、见证了三代人降生和成长的四栋砖房,却被改造成了设计感十足的建筑,继续给这座发展中的城市,带来十足的纺织城的范儿。

阳光充足的玻璃通道,将原本分开的四栋建筑连在了一起,保留了原来的工业美学风格,也注入了时尚元素。

而带罩子的壁灯,似乎又能把一切,拉回到过去那个年代。

比起别的地方,苏街似乎还是落寞的,没有扎堆的网红店,没有如潮的打卡游人,时不时飞下来的喜鹊,和过来散步的邻近居民,共同给这里注入了热腾腾的生活气息。

这条商业街有一家理发店,一家奶茶店,一家文玩店,一家烘焙坊,一家超市,剩下全是卖米线、泡馍之类的餐饮店。

理发店是门口摆着花,文玩店门口的小汽车模型和墙上的字画相映成趣,总的来说,地气接足,丝毫没有疏离感。

苏街最显眼的地方有一座用书名组成的标牌,据说这里是打算做成书城的,但是因故还没有实现。或许谈商业运作这里还差点意思,但是关于纺织城独有的元素展示,和老建筑风貌保护方面,却还拿捏得不错。

04 / Xi'an LOOK

厂坡,一端是回忆

顺着苏街往下走,还有一个大坡,这也是纺织城原住民口中的“厂坡”。

悠悠厂坡路,情牵万千人。在纺织城5平方公里的台塬上,有几道坡,连接着坡上坡下的生活区和厂区。

这些厂坡,长达数百米,有的笔直坡陡,有的坡缓低平,在漫长岁月中牵拉起了几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梦想和收获。

而纺三路的厂坡,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已经从国棉三厂生产区通至四厂自建村,如今已延至后修的鹿塬街。这道三百米的坡,也凝聚着纺织工人的记忆。它见证了国棉三厂的兴衰历史,也见证了如今的安宁与祥和。

如今,在老厂房外,已新建了几座小洋楼。坡上设有社区医院,顶头是银行和邮政,一切生活所需,在坡上坡下已形成了属于纺三路自己的“宇宙”。

在厂坡中间,现在的“东城一小”,就是原三厂中学(后中小学合并成三棉学校)旧址。这里,也留下了“纺二代”的年少记忆。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曾经一到下雪就从坡上直接滑进校门的少年已经为人父母了吧,曾经自带抹布去坡底下汽车站学雷锋打扫卫生的同学还有联系吗?

从纺西街沿纺三路向上走时,曾经的厂坡变化之大,或许已经让走出去的“纺二代”们难以辨认,厂坡两边的高大茂密杨树,已被新移植的树取代,坡道也已被翻修改造,虽然不至于平坦如砥,也是崭新宽阔。

虽然翻新改造的工程,改变了这里的样子,但总有一些痕迹是留给前人的。

纺三路上,有三尊人像,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回响。

第一尊是前苏联专家西波良柯夫,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作为苏联前来援建的专家,在西北国棉三厂的建设期间,解决了工程建设期间的许多问题,帮助厂区成功建设平稳运转。

第二尊和第三尊,则是国棉三厂细纱值车工李凤琴,和织布值车工侯秀民,一位是省、部级劳动模范,一位是全国劳动模范。这些雕像树立在这里,也让人适时感怀纺织城的精神和灵魂,以及先辈们的卓绝贡献。

在拍摄这两尊人像时,一位真正的“纺一代”爷爷跟我讲起了他们的故事。

当时的纺一代,有从咸阳西北国棉一厂等老厂调来的教练工,也有从陕西外县招的新工,至于保全及动力,修机等部门的人,很多是从上海,东北及青岛等地调来的。他们,是开拓创业的纺一代,也是纺织城的奠基人。

05 / Xi'an LOOK

食物,记忆的味道

往事如云烟,但是一条街的美食,总是忠实记录着几代人的胃口和回忆。

纺三路的好吃的,大都不太好找,门脸小是一定的,如果不熟,走过去三回能错过两回,不是住在附近,就必得找个“土著”伙计带着。

比如藏得够深但名气也够响的老鸭汤鸭肉夹馍

顺着纺三路一直走,在路边的一家水果店旁边,就是不起眼的小店入口。沿着水果店旁这个小小的侧门向里走,穿过黝黑的窄小通道就能看见这家老鸭汤鸭肉夹馍了!

来之前也知道这是家老店,但没想到已经开了有30年之久了,这一口老味道,真正陪伴着许许多纺织城人,从幼年到青年再到成人。

鸭肉夹馍料给得真心超足!鸭肉被切得很碎,入味十足,没有一丝多余的腥味,肉质也十分鲜嫩又有嚼劲。和大酱葱丝黄瓜条组合在一起夹入馍内,清爽中带着鲜香的甜意。

吃完鸭肉夹馍,还得配上一碗从早上8点就开始小火慢炖,一直熬制到下午4点钟才好的鸭架粉丝汤,这简直就是赛神仙般的生活啊~

老院黄酒小馆,一听名字就知道是适合三五朋友小聚的酒局。同样是不起眼的小门脸,却记录了许多人在这里和朋友开怀吃喝的快乐。

这里主打烧烤和自酿的酒,锅子也不错。黄酒配暖锅的组合不论是什么季节,总能带来暖心的微醺。

炉子开着,热气蒸腾,灯光昏黄的小店里,每桌客人都谈笑风生。喝一壶辛辣的黄酒,吃两串小烧烤,这顿饭就是属于纺三路的诗意~

日升月落,时间从不停步,纺三路也在几十年的历史里,修炼成了如今平和淡然的模样。

夏天,这里有绿树如茵的清凉,邻里闲坐,灯火可亲,时光过得分外慢,但故事又攒得格外多。或许它从来不善于聚合出惊天动地的变化,可是却总包容着细水长流的从容与幸福。

没有响亮的名头,却有着岁月的积淀;拒绝贴上标签,却不拒绝新的变化,这样的纺三路,缓慢又动人。坐地铁1号线就能来,慢慢来,不着急。

标签: 西安同学出来玩的地方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